春秋战国/东周
韩国基本上未曾出现过一位较有作为的国君。不过,韩国却曾出现过两位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其一是申不害,他在昭侯时为相,实行政治改革,结果使韩国“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前后达十五年之久。这可以算是韩国历史上最有光彩的一页了。另一位杰出的人物是韩非,这位韩国公子曾向当权者提出不少改革建议,但都未被采纳。
燕国同韩国一样,在战国期间崛起的七国中属于相对弱小的国家,它濒临蛮貉等域外部族,疆土又和齐、晋等国交错着,所以艰难的生存在强国之间,有许多次几乎被灭掉。然而燕国却延续了八、九百年之久,在姬姓的封国中只有它最后灭亡。
春秋时期,楚国雄据南方,楚庄王一鸣惊人,成为五霸之一。楚在春秋时代先后兼并了十二国。春秋中叶以后,楚联秦,晋联齐,仍是旗鼓相当。但争霸战争加剧了各国内部的矛盾,于是出现了结束争霸的“弭兵”。
齐国在春秋时就是个强国,春秋后期渐趋衰落,但根基并未动摇。公元前386年,齐国的大臣田和取代了姜姓国君,成为齐国的新主,从此齐国就由姜姓国变为田姓国。田氏代齐之后,很快又成为了战国时代的强国。
“赵氏孤儿”的来龙去脉
京剧中有一出有名的戏码叫做《赵氏孤儿》,是元代剧作家纪君祥自根据《史记》《赵世家》改编的感人历史名剧。剧中的情节虽然比真实的历史稍有夸张,但是重点在强调的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忠孝节义精神,悲壮感人。
春秋中后期,各诸侯国的经济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政治形势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经过不断的兼并和斗争,许多小国消失了;而且重要的是诸侯国内部卿大夫的势力逐渐发展起来,著名的如鲁国的三桓,齐国的田氏,晋国的六卿。
周夷 王时,周王室衰微,而楚国却有发展,其首领熊渠借口为蛮夷,不用中国之号谥,便称自己的儿子为王。进入春秋之后,各诸侯国的统治者依然称“公”之时,熊通 不顾周王的反对,亦自称武王,即楚武王。春秋末年孔子修《春秋》时,认为这是种离经叛道的行为,故在《春秋左传》中将楚王皆贬称“子”。
转瞬间二百多年走过,曾经天下朝宗的西周最终还是亡于幽王的昏聩和残暴。这再一次证明了敬天畏地的仁德之王才能得民心,才能得天下,才能得到神的庇护,而倒行逆施的君王则只能是失道寡助。且让我们继续走进历史的下一幕。
周厉王是一个贪婪暴戾的统治者,任用“好专利而不知大难”的荣夷公等人,垄断山林川泽的一切收益,不让平民前往采樵渔猎。大夫芮良夫规谏厉王说:“王室恐怕要衰微了!那个荣公只知道独占财利,却不懂财利是从各种事物中产生出来的,是天地自然拥有的,谁想独占它就会触怒很多人,荣公用财利来引诱您,君王您难道能长久吗?”厉王不听劝谏,还是任用荣公做了卿士,掌管国事。
诸葛亮隐居在南阳隆中的时候,经常自比管乐。“管”是管仲,齐国名相;“乐”是乐毅,燕国名将。他们都辅佐国君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商周时代的服饰,主要是上身穿“衣”,衣领开向右边;下身穿“裳”,裳就是裙;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韨”,用来遮蔽膝盖,所以又叫做“蔽膝”。
马融曾在二郡二县为官,没有什么政绩,办事循规蹈矩。他在武都任职七年,在南郡任职四年,从未按照刑律上的规定处死过一个人。马融生性喜好音乐,擅长鼓琴吹笛。每当他鼓琴吹笛时,会引来蟋蟀相和。 古代音乐
函谷关位于灵宝市区北15公里的王垛村。古代处于洛阳至西安故道中间的崤山至潼关段多在涧谷之中,深险如函,古称函谷。著名的孟尝君鸡鸣台是出自于下面一则历史典故。 文化旅游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搞陶瓷的人应该说都见过段烧陶瓷制品的一种设备——窑。远在五千年前,中国古代人就已经知道把制好的土坯放在窑中,用火进行段烧。为什么要用“窑”字来代表这种段烧陶瓷制品的设备呢?从窑字本身结构来看,不管是繁写的“窑”字,还是简写的“窑”字,都有两个共同的部分,却上面的“穴”字和下面的“缶” 字。“穴”是山洞,这好理解,那么“缶”是什么东西呢?
货币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在商朝已有了贝壳的使用,虽然这并不能证明它已发展成为十足的货币,但至少已接近货币了,而由农器进化到刀币和布币,的确需要很长时间。
在春秋时代,晋国的国君晋厉公由于过于宠幸嬖姬,又杀害忠臣,所以晋国的人都很怨恨晋厉公。最后晋厉公被自己的臣子杀害了之后,鲁国边境的官员就把这个消息报告给鲁成公。
老子姓李,名重耳,字伯阳,是春秋时代楚国苦县曲仁里的人。传说他的母亲有一次看见空中大流星飞过后就怀了身孕。由于是上界的神灵之气出现在李家,所以老子生下後姓了凡人的李氏。有人说,老子生于开天辟地之前,是天的精灵神魄,自然就是神灵了,又有人说,老子的母亲怀了他七十二年才剖开左腋生下了他,一出生就是白发苍苍,所以才名叫老子。
战国时,秦国的秦武王想要称霸天下。他对寄居在秦国的甘茂说:“我想出兵向东进攻三川(韩国一地名),取周室而代之,你如果能为我实现这一夙愿,我将至死不忘。”甘茂说:“我要求去魏国与魏王相约,共同攻打韩国。”于是,武王派亲信向寿做甘茂的副使出使魏国。
古代的贤德之君均对其子民呵护有加,秦穆公即是其中的一个见证。秦穆公十二年,晋国旱灾,派人来秦国请求米粮。臣子丕豹说别给,并劝说穆公趁着饥荒攻打晋国。穆公问公孙支,公孙支说:“哪个国家会不闹荒灾歉收啊,哪能不给!”问百里傒,百里傒说:“晋国国君夷吾(晋惠公)得罪了你,可是他们的百姓有何罪?”于是秦穆公就拨粮救济了晋国。长长的运粮队伍,从秦国都城一直晋国都城都接连相望。
传统的经学是我国文化的源泉,历来有不少先贤作了许多考释注疏的工作,在印刷术尚未发明使用之前,这些经籍注疏的著作都仰赖手抄,及至五代后唐明宗时,宰相冯道始建议利用唐以来民间发明的雕版印刷术,由国子监雕梓群经。
做人的道德标准,不会因为顺境、逆境而有所不同,那么能否在各种情况下都坚持住,不动摇,是对自己道德品质的检验。而不是象某些人所说的“与时俱进”,从权宜走向权益,离自己的口号越来越远。
】《说苑.君道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师经鼓琴,魏文侯起舞,赋曰:“使我言而无见违。”师经援琴而撞文侯不中,中旒溃之,文侯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左右曰:“罪当烹。”提师经下堂一等。师经曰:“臣可一言而死乎?”文侯曰:“可。”师经曰:“昔尧舜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不违;桀纣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违之。臣撞桀纣,非撞吾君也。”文侯曰:“释之!是寡人之过也,悬琴于城门以为寡人符,不补旒以为寡人戒。”
战国时代,齐庄公被齐国的大夫崔杼所杀。崔杼命令当时的史官太史伯在史书中将齐庄公的死因谎称为得疟疾而死。
一天,春秋战国时魏国的安厘王看着正在飞翔的天鹅十分高兴,说:“如果我能象这天鹅一样在空中飞翔,就可以傲视人间,视天下如同草芥。”
战国时庄子撰写的《养生主》是一篇讨论养生问题的专门文章,“主”有“要领”之意,“养生主”就是养生的要领。那么,该篇到底讨论了哪些养生的要领呢?
“死马尚且用五百斤黄金来买, 何况活马呢?天下人听了一定会认为您有诚心买马,千里马马上就要到了。”果然不到一年, 燕国就买到了三匹千里马。
武灵王改革服装成功后,接着训练骑兵队伍,改变了原来的军队型式。逐渐的,赵国成为一个国力强盛的国家,不但打败了过去经常侵扰赵国的中山国,而且还向北方开辟了上千里的疆域,成为当时的“七雄”之一。如今,“胡服骑射”已经成为了改革的同义词。
本来,齐威王仗着齐国国力强盛,一天到晚饮酒作乐,把国家大事统统抛在脑后。很多官员有样学样,也是只拿薪水不做事。可以想像得到,几年下来,朝政荒乱,齐国也就越来越衰弱了。其他国家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大好的机会,不断地出兵攻打齐国,夺去了不少城池和土地。
古时候,有一个穷苦的读书人,叫做公冶长。他有一项别人没有的才能,就是能听懂鸟说话。因此每当他读书读累了,就坐在树下,静静的听黄莺唱歌、麻雀说人闲话,还有见闻丰富的白头翁说哪里好玩,哪里有好东西吃;有时也听乌鸦咒骂别人,或是金丝雀夫妻俩斗嘴吵架--真是有趣极了。他常常在树下听得入了神,一坐就是半天。别人都以为他在发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