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常为这样的情绪感到困扰呢?小心!这种被美国誉为“二十一世纪的黑死病”的忧郁症,正一点一滴的蚕蚀我们的心灵。过去大家已经习惯了,工作到一个年龄,便有一定的升迁与财富的累积,习惯了经济应该是逐年成长的。
每一本书、每一篇作品,就是一次答案。古今往来有数不清的作家,读不完的作品,尽管生活环境各有不同,思想信仰不同,对人对事的看法不一样,但是所有真诚的作家都向读者交出自己的心。
我一刻也停不止我的思考我的心笔,它点燃我生命的强力意志,到了有一天面临生老病死的关键时刻时,用尽剩余的岁月写下的形而上的智慧文章、感怀感动、真诚真情也不会在人间消失。
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苹果,我也有一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 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 但是,假如你有一种思想, 我也有一种思想, 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 那么我们每个人将会有两种思想。”
这大概是自己最近一段日子的写照,终于明了呕心沥血的创作过程为何!生命是“必须不断自我超越的东西。”尼采认为:“人生的伟大肯定者应该兼有‘坚硬的骨头和轻捷的足。’”我发现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尼采的这段话只对了一半,坚硬的骨头如果没有品质良好的睡眠,只能靠意志力来支撑着疲惫的躯体,有一种无法理解的矛盾!
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每个人的天性中都蕴藏着大自然赋予的生命创造力。把这个观点运用到阅读思考上,爱默生说:“创造性的阅读。”阅读不只是创造力,既然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当下就是生命的永恒,我们更需要用有限的时间,去创造无限的可能性。
夏多布里昂把他的自传取名为《墓中回忆录》,对此一般人似乎很难理解。一个人预先置身于墓中,从死出发来回顾自己的一生,他就会具备一种根本的诚实,因为这时他面对的是自己和上帝。人只有在面对他人时才需要掩饰或撒谎,自欺者所面对的也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自己在他人面前扮演的角色。
泰戈尔的这首诗颇耐人寻味,让我联想起自己写的一篇文章里的一段话:“至少体验一次大挫折,学习承受失败,并且学会反抗。据说,从没有摔过跤的人不会真正学会骑马,好钢经得起烈火烧冰水淬。
康德认为:“没有感性, 则无对象呈现给我们。 没有悟性, 则对象无法被思考。 没有内容的思考是空的, 没有概念的直观是盲的。”
爱因斯坦说:“在阅读过程中,他找到了阅读的方法,在所阅读的书籍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
培根说:“人即心灵,心灵即知识。一般人知道些什么,他就是什么?”
最近读了尼采的哲学思想,他在普遍性的哲学思考原则中,尼采只确立两点:
阅读思考彻底改变了我生命的品味、生命的心的方向、灵魂的深度;加之,阅读思考写作生活的进行让我的心胸和视野更加宽阔舒朗起来,我努力从个人小我慢慢融入大环境的转变,从个人狭隘的空间向整个人生和社会的触角延伸,试图以更大的心灵境界作一转念转变。
前些日子上课时,发现讲桌上多了一瓶矿泉水,原本一瓶矿泉水也没什么,当我问到这是谁的?学生笑得非常开心,这是意料中的事情,此时,有一位学生举手了,我知道这是他掉在地上被同学捡起来的,正当我要拿给他时,看到矿泉水的名称取名为“观自在”,让自己惊讶不已。
我觉得文学创作从阅读(Reading)+思考( Thinking)而来,我比喻它们是两个好朋友,或称它们是知己吧!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说:“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末而后止也。”可不是吗!
昨天改了一篇学生写的心得,很欣赏他认真读书思考的态度,希望能持之以恒,阅读思考不要间断,假以时日必有一流的文笔产生。
一直以来就是个喜欢读书思考的人,说它是默想也好思考也好。有时会有快乐或忧伤一闪而过,淡淡地不留痕迹。
有个问题︰“你相信每个人随便都可以成功立业吗?”
二月九日周四下午到中广广播电台接受主持人洁美小姐的访问,介绍我所写的书《成就愿景的八句箴言》,这次准备的很详细,很充足,但是还是大部分派不上用场。
人真的一定要读书! 当然,也有人不太旅行,他的生命空间却很开阔,那就要靠阅读了!
西元二OO六年黄历年前ㄧ天,至彰化教育广播电台上【E世代观点】的节目,介绍自己已经出版的第一本新书【成就愿景的八句箴言】,后来我的好友林旻志跟我说:“石吉,你怎么如此勇敢,到广播电台介绍这本书呢!”
联想到一句西方的幽默语:“所谓垃圾,就是放错了地点的好东西。”而既然放错了地点,就不妨重找个地方放,谁找对了这个地点,谁就能让那些“垃圾”大放异彩。
我们心智中有两大力量:“畏惧和信心。”畏惧有影响力,但是信心的力量更大。信心的力量就好像身体里的肾上腺素,可以在危机中发挥你本有的令人惊异的潜力。
“十分钱连锁商店”的创办人查尔斯.华尔渥兹说过:“只有对工作毫无热诚的人才会到处碰壁”查尔斯.史考伯则说:“对任何事都热诚的人,做任何事都会成功。”
最近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参加一项座谈会,会中他提出一个问题,生命的挑战在哪里?很多在场的人士谈了很多,张忠谋发现到大家思考的都差不多,说了一个富有创意的答案,生命的挑战在于“前面是绝路,转弯面对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