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艺术 文学 连载 教育 人物 生活 美食 旅游 保健 移民 职场 投稿

新闻 评论 社区 科技 网闻 体育 娱乐 突破封锁 关于我们

春风又绿江南岸,阳光洒遍了天之涯,满地油菜花开时,鹁鸽声里送来春浓的消息。唐代名医孙思邈怎样用油菜救了自己的命?一代大儒怎样和油菜结缘?
中医小故事

编者按:你是不是也碰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人明明不舒服,却检查不出有什么病,医生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于是给这类状态起了一些新名称,比如:亚健康。 因为用现代医学检测它们不是“病”,所以也没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这些现代“病”到底是如何出现的...

蔗有两种,一种叫中国竹蔗俗称“红甘蔗”,皮墨红色,茎肉富纤维质,多汁液,清甜嫩脆,食而不腻;性质较温和能滋补,所以有补益功效,具有益气补脾,和中下气,滋养保健功能。另一种称秀贵甘蔗:俗称“白甘蔗”,外皮绿色,质地粗硬,不适合生吃,产量多,含糖量高。味甘而性凉,有清热的功效,能清肺热和清肠胃的热。

平日伤科病患来诊,依据病人状况建议一天到七天内回诊,从来没有人如此土豪,一天照三餐来看诊。这次的经验再次体验到中医骨伤科一指刀手法的强悍。

最近在网路上看到一篇文章──《庸医与华佗》,让我很感动。讲述一个现代医生的故事:一位妇产科名医,诊断出妇女子宫有肿瘤,并为她开刀。当医生切开子宫时吓呆了,因为子宫里长的不是肿瘤,是个胎儿。他陷入天人交战:到底要说成肿瘤,把它拿掉,或是健康的胎儿,继续保留?

中医与道家都认为,人除了身体,还有元神。中医《黄帝内经》说:“心藏神”,心脏藏有“元神”,元神类似西方基督教讲的“灵魂”。心脏是有形的,元神是无形的(眼睛看不见的),无形的元神藏在有形的心脏内。道家讲“元神”藏在“泥丸宫”。

有一天雷公向黄帝请问九针之道,黄帝认为雷公孺子可教,收雷公为私传弟子。雷公斋戒三日之后,请示黄帝,在正阳时分黄帝与雷公进入斋室,举行“割臂歃血之盟”仪式。黄帝亲祝曰:“今日正阳,歃血传方,有敢背此言者,反受其殃。”“祝”就是焚香祷告,黄帝焚香祷告,弟子雷公割臂歃血,发重誓,如有违背誓言,将受天谴。(《黄帝内经‧灵枢‧禁服》)

扁鹊有一次经过虢国,听到虢国太子死亡的消息,因而拜见虢国的国君,扁鹊诊视虢太子,发现并没有死,而是因为“尸厥”昏死,扁鹊施以针灸汤药,虢太子苏醒后痊愈,扁鹊博得“神医”的美名。

中医除了治病和养生之外,急救和急诊也是一个亮点。在处理痛症、气喘、心藏病发作、中风、意外扭伤等等,有其独到之处,往往立竿见影。

(大纪元记者王文旭旧金山报导)患了急性阑尾炎,一般人会急着找西医。如果诊断正确,严重的话,西医也无非是割除阑尾。但留下的后遗症不仅有疤痕,还可能有其他问题。而中医治疗,只需几根银针,几幅中药,就可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而且不会留下开刀的副作用。

葛洪(公元283~364年),生于西晋,逝于东晋,享年81岁,是晋朝时期著名的道士、炼丹家和医学家。他的妻子鲍姑精通针灸术。他的叔祖父葛玄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方士,被尊称为“葛仙翁”。

中草药是中医治疗疾病使用的一种独特的方法,也是中医区别于其他医学的重要标志。中国人民对中草药的探索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相传,神农尝百草,首创医药,神农被尊为“药皇”。

《神仙传》:费长房学术于壶公,公问其所欲,曰:欲观尽世界。公与之缩

明代儿科名医万密斋《幼科发挥》记载:胡泮西弟弟英年早逝,遗子由胡泮西夫人抚养。孩子肚中生虫作痛,请我当时健在的父亲治,几次三番都不见效。又请我治。我问父亲曾用什么药,父亲说雄黄解毒丸。我问父亲还有别的秘方吗?父亲说,我只用这一个方子,屡用屡效。我告诉父亲说:看来该虫已经通灵性了,要想办法才能取下它。我在某月初旬选定适宜破除的黄道吉日,不让孩子知道。隔夜熬好苦楝根汤,清晨与孩子伯母商量好,用油煎鸡蛋一个,先吃鸡蛋再吃药。

古代中医治病的手段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些内容也许现代人,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灌输下,这类人更是难以接受。然而它在古代却实实在在发生过,并留下了历史记载。中医取虫可不单单是取出西医所认识的寄生虫,有些事例用西医根本解释不清。

清代名医叶天士医术精湛,他以“奇术济世,因人而治”,享有盛名。现在就一则医案做介绍:

清代名医叶天士医术精湛,他以“奇术济世,因人而治”,享有盛名。现在就一则医案做介绍:

清代名医叶天士医术精湛,他以“奇术济世,因人而治”,享有盛名。现在就一则医案做介绍:

清代名医叶天士医术精湛,他以“奇术济世,因人而治”,享有盛名。现在就一则医案做介绍:

明洪武年间浙江名医楼英曾以朱元璋随身玉佩为药引,治好了马皇后的病。

《西游记》中孙悟空悬丝诊脉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封神榜、乾隆故事中也有悬丝诊脉的情节。人们都把它当成不切实际的神话来看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食管癌古称真噎,是令古代名医也感到棘手的病。然而明代有一位民间妇人却治噎手到擒来。

古人认为,上天主宰着一切,华夏的传统是承天理而来的,因此中华五千年文明,也称为“神传文化”。中国神传文化中,中医是非常典型的一门学科,古代中医不仅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科学思想观。治病方法的发达,也远远超出现代的科学。

雷公在《黄帝内经》中非主角,他和黄帝一样常向天师岐伯讨教,有时黄帝也回答他问题。“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曰:子知医之道乎?雷公对曰:诵而颇能解,解而未能别,剔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不过雷公在《外经微言》中就常常出现了,问的问题很多,岐伯也回答得十分详尽。

李应达是一家台湾中医诊所的所长,他在看诊时,常常一句话都不讲,非常专注的把脉。有一天,他太太说:“我介绍同事来看病,他们说你太冷淡了!你就不能多说两句话安慰病人吗?”

中医学上最重要的一本典籍堪称《黄帝内经》,乃黄帝和他的臣子歧伯讨论医学的书籍,其内容不仅是医学之道,也提到天、地、人之间的关系,现在所知道的气象、天文等知识,与《黄帝内经》也有很大的关系。黄帝之所以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明君,与其尊师重道的精神息息相关。

俗语说一白遮百丑、一白抵三俏,皮肤白皙是每一个东方女子的审美追求。中医是一座传统的宝库,流传下许多美白的秘方。在中医中、植物、昆虫、动物均可入药,在美白秘方中,有一个古老的方子,就是鸟类的粪便。

明末时,曾经有一对平时非常恩爱的夫妻,有一天突然发生了严重口角,太太因此怏怏不乐,进而生起了病,不吃不喝。丈夫非常着急,前去请教名医傅青主先生。傅青主听完病情的叙述,顺手拣了一块石头,说:“拿回去把这个药好好地用文火慢慢炖煮,煮到石头变软了,好用来当作药引子。我回药房替你配药去,只要你妻子用这个药引子的水配着药吃,病就会好的。”

最近听到一位老中医在感慨:“中医要到60岁才能够真正成才成名!”是呀,医学专业本来就是成才道路漫长。上医学本科需要比其他专业多读书一年,离开学校还需要进修学习,按部就班地考执业医师,五年晋升一次,十多年后才有可能有一定影响,还需要进一步钻研,才可能成为名医,这时候时间也差不多过去了40年。在这浮躁、名利的现实时代,确实是越来越少人愿意考虑学医了,毕竟大多数人是现实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告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然而你是否知道,医药广告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那时的诊所和药店十分讲究市招,所谓市招实质就是医药广告。

共有约 66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