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紀(439)

下集-第五章: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孔令平
【字號】    
   標籤: tags: , ,

笫四節:柳暗花明(5)

他的威信越增加,越潛藏著危險,改革開放預設了事業者葬身的墳墓。

在引進外籍技工的問題上,便爆發了他同反對者之間的第一次公開較量。當第一個批量越野車將近完工後,他親自同我一道檢查了這些「產品」。結果發現,製作樣車出現的幾個主要毛病仍然沒有改觀。連續的跟班觀察,使他體會到國有企業,習染多年的舊習,牢牢纏著工廠。他看到工人們並不是幹不好,而是大鍋飯的分配制度作祟。

「幹不幹,一月一百半」這是工人的口頭禪。「虧損又怎麼樣,國家還能不拿飯錢給我們?扭虧又怎樣,再賣命工資卡上不會給你升一分錢。工資是政策規定死了的東西,扭不扭虧還不都一樣。」年紀稍長的工人這麼說。「工廠條件就這麼差,那能保證出好車呀!」年輕的工人總是這樣替自己的粗製濫造作辯護:「李廠長,一個月就只發這麼一雙手套,我們的手都要冒煙了,眼睛天天流淚,這樣惡劣的勞動條件,我們也是人,要不李廠長你也來同我們一道玩兩下。」調皮工人的挑釁使他無話可說,他看了看蹬在那裡磨磨蹬蹬的工人心裡別說有多麼焦急。

當他回到辦公室看到保定汽車廠為他寄來的「太空」車照片時,想到別人為什麼會做出那麼好的車身?於是他千里迢迢親赴保定汽車廠實地考查,考查結果告訴他,保定汽車廠從浙江引進了一批鈑金工和油漆工在那裡「大顯身手」。他們拿的是計件報酬,做一台車得一台車的工錢,要想多拿錢回家,只有靠自己盡量多幹活幹好活,否則解雇走人。

於是他從那裡以高報酬招聘了幾名浙江工人,經過實地的操作,從農村裡出來經過幾年嚴酷訓練摔打的「僱用」工人,無論在技術水平和吃苦耐勞,工效等方面都是本廠工人無法企及的。

在黨政工聯席會議上,他第一次提出引進外籍工人的主張。同時將那些只會在操作工地上散佈消極情緒的人,就地「掛」起來送勞人科「待業培訓」,待業期只發給生活費。他的建議一出口,聯席會便「沉默」了,既不熱烈同意也沒有反對意見。

可他沒想到第二天就在那簡陋食堂,他按平時的規矩,中午去吃飯時,那裡已圍了一大圈老職工和他們的家屬。見到他以後,人們七嘴八舌向他發問,「你準備把工人送到勞人科去究竟怎麼處置?」「誰給你的權力把本廠的工人的飯碗拿給外廠工人去吃?你究竟拿了好多錢給外廠的人,他們給你分了幾成的回扣?」叫聲越來越高,責罵越來越難聽。

在經歷了這麼一場謾罵和聲討後,晚上,他獨自睡在床上反思,難道,黨政工聯席會上,有這種號召力極強的與他貌合神離的「領導」背地與他作對?他們是誰呢?在這種孤掌難鳴的壓力下,他不得不把這個本來只需廠長取捨的人事任用權,提交職工代表大會討論通過。

職代會召開討論表決,引進外籍人雖勉強「通過」。但引進來的人報酬,卻要與本廠工人拉平。而對本廠子弟送勞人科「掛」起來培訓的意見,則被全體與會者否定了。吸引外籍工人的「高報酬」既被取消,應聘來的外籍工人只好打道回府,李倫第一次嘗到憑他的直覺和需要辦不了任何事。

眼看引進外籍人就要擱淺,他仍不甘心,晚上同幾個到他住所來「聊天」的「智囊團」成員交談,把這個問題提交他們討論。有人向他竭力主張推行計件工資制,使有能力多做事的人可以得到較高的報酬,這本身是天經地義的,這種合理辦法,可以留住從保定召來的工人,他立刻採納。外籍工人算留下了。

經過一年努力,到了1989年底,產品結構終於改變過來,原來生產的農用車交給了大集體去做,主廠全力以赴加大越野車和小客車的投入。過道上停塞的農用車開始漸漸疏減,年底由財務科公佈連續兩年的虧損終於止住。

然而財務科放出空氣,說這全是把工廠虧損的利息掛起來不計的結果,如果過去虧損仍然算在工廠的頭上,那麼到了1988年年底,依然虧損上千萬。

李倫有何德能,還不是靠政府政策的挽救?李倫心中明白,自己的事業才剛剛開始,要徹底改變這家工廠的面貌,要讓農汽廠在政府部門購置專用車的潮流中「存活」下來,還要付出很大努力。

專用車生產已成定局,根據他的提議,農用汽車廠正式更名為重慶專用汽車製造廠。不知內情的媒體,各大報社的記者們,又在中共負責宣傳產品的官員指派下,從新來專汽廠對李倫個人進行專訪,並且像兩年前捧殺李友的老方法,對李倫進行吹捧,要他講一年多來止住虧損的治廠經驗。

不過李倫畢竟比李友聰明得多了,他知道記者的宣傳,不過把自己扮演成中共玩弄的木偶,木偶那能貪天之功據為己有?更何況雖然第一仗他打贏了,工廠要真正站起來走出困境,還有一段極其艱難的路。

但是他畢竟是「事業家」,他同他的幾個「左右手」商議以後,第二年的第一步,要在全廠所有工種推行計件工資,用按勞動件數付酬替代計時工資。

此外還用劃小核算單位到班組,來迫使工廠的每一個庫房,每一個班組建立成本意識。同時還要破除工廠的原來用工制度,不拘一格吸收有志為廠興旺的有志之士,以改造工廠管理層的素質。用建立第三產業消化那些平時不做工,專門發佈「快訊」的人員……

一大堆的改革方案,仗著當時鄧小平的「體制改革」為依據,他準備一試自己的「身手」。(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到了這一年的年底,胖左派發佈的廠部「經營快訊」已把工廠累計虧損六十萬的噩耗向全廠職工公佈了。各個車間又一次提前放假,關心工廠前途的中老年職工,到工廠來每天打聽情況。
  • 我現在才體會到了什麼叫「收拾人」,什麼叫軟打整。比起不動聲色的老同學,比起年輕氣盛的馬兵,我遠遠不是他們的對手。但是事情既已經弄到這一步,我就只能迎戰了。於是我準備立即進城去市政府信訪辦公室找張文澄。
  • 我不禁讚歎這位追求虛名,見利忘義,治理工廠毫無能力的老同學,將中共鬥爭的這一套兩面三刀,借刀殺人的鬼把戲操練得如此純熟!為了報復這一個「異類」,竟在住房的分配上玩弄了這麼多心機!
  • 第二天他便從家裡打了一個電話到廠長辦公室去,說他去市裡開會。便獨自一人在家裡正式的向機械局某局長,起草了一份進入南聯的絕密報告,在這份報告中把工廠虧損的原因歸結為工廠缺乏技術設備的落後。
  • 他終於明白了他所要面對的現實:主席台上已沒有他的坐位,他已被免職了。在無數雙含著敵意和渺視的目光逼視下坐落,把頭埋得低低的。
  • 第二天,黃色大樓的正門上,貼出了一付打油「對聯」,上聯是「桂林貧(憑)嘴一副畫(話)」下聯是:「要搶銀行找有餘」,橫批「左右無路」,那分明是寫王桂林和孫有餘的「無能」。
  • 李倫清楚地看準了,中共體制下的企業管理和官本位之間,許多完全可以利用的「中空」。這種漏洞百出,憑一人決斷的體制可以牽著它走,成為一時,一地資產聚斂的源頭。
  • 被中共騙夠了的工人,特別是經歷文革後,對這種表面一套內心一套的兩面話早已聽厭,不會因為幾句話就輕易相信,至於他心中真想在這個被前任搞得一踏糊塗的工廠,幹出點讓工廠翻身的事,還要拭目一看。
  • 這六字方針濃縮了鄧小平為首的『人治』政策,中共在經濟建設中沒有理論只有『政策』,因此隨意性極大,誰有權誰說了算,用賄賂說了算的人風糜官場。
  • 其實工人們的隋性容易改變,最難的,也是最怠墮的是這架由黨委,工會行政組成的龐大管理機器,包括黨委書記,工會主席和副廠長在內的十一個在上級卵翼下的天之嬌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