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错即改的慈善君主

作者:严谨
font print 人气: 18
【字号】    
   标签: tags:

宋代著名的史学专家洪迈,他所着的《容斋随笔》为后世史学家们所重视。他在《容斋随笔》中,记载了下面一件实事:

五代十国之际,小国林立,互相攻战,天下大乱,各国的王都是武人出身,残忍好杀,草菅人命,不得人心,所以立国都不长久。但其中后唐的第二个皇帝唐明宗李宣,却与众不同。他富有仁心,并且有错即改,立弃前非。

例如,他当上皇帝的第二年,即天成三年(928年),京师(当时定都洛阳)巡检军使浑公儿(人名),向他口头奏说:“外面有百姓二人,用竹竿当武器练习战斗武功,图谋不轨。”

后唐的唐明宗李宣听后,下令将这两个百姓逮捕起来,交给石敬瑭处理(石敬瑭当时为明宗的女婿),石敬瑭不问青红皂白,就将这二人给杀掉了。

到了第二天,枢密使安重诲上奏说:“昨天逮捕的两人,实际上是在一起玩耍的两个幼童,并不是什么练习战斗的百姓。”

唐明宗听后大惊,知道自己冤枉了人。于是下诏向全国检讨自己滥用刑罚的过错,并且减少自己十天的食品,以向冤魂谢罪。石敬瑭不细心审理,也被罚了一个月的俸禄。浑公儿诬告陷害,被削官,杖打脊背后,流放到登州(今山东逢莱)。明宗赐给两小儿的家人各五十匹绢、一百石麦、一百石粟,并由官府出钱,用隆重的仪式为两小儿办理了后事。

为了防止今后再出现这类事件,唐明宗又下诏全国州府官吏说:“从此以后,凡有死刑案件,必须仔细审理,决不能随便滥杀无辜。”

由此可知,他真是当时少有的一位能反省且仁慈的君王。@*

责任编辑:梁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汪应轸知府说:“我们泗州女子,大都丑陋,没有能够符合皇上标准的。臣原来招有桑妇数人,请皇上收到宫中,让她们传授养蚕的技术,以倡简朴而励农桑。”
  • 王扬休,字子美。调任台州黄岩县尉,县中有一土豪,横行一方,人皆畏之。
  • 能够及时认错并且改过的长官,都是会得到人民尊敬的!
  • 黄郡有一个孝廉,在收买农民田地时,专买边瘠地,而把其中的肥田留着,为的是让农民以后贱卖给他。
  • 蜘蛛对蚕说:“你饱食终日,一直到老,口里纵横交错地吐丝,有黄有白,鲜明耀眼,因为这些丝,把自己也包裹起来。养蚕的妇女,把你抛入滚烫的水中,抽取长丝,于是你就不复存在了。你当然不失为能工巧匠,却巧得如此自杀!这不是很愚蠢的吗?”
  • 古代的君子、仁人,多将做刑官,视为畏途。“刑官无后,不可不慎!”这句话甚至被挂在审讯大堂。这并不是对刑官的诅咒,而是慈悲的劝勉。有的刑官,也用以自警。
  • 我们村里,有个名叫丁一士的人,他矫健多力,行动敏捷,加上他练就了一身武艺和轻功,两三丈高的建筑物,他可以纵身而上,两三丈宽的距离,他可以翩然越过。
  • 《后汉书》记载:刘宽即使遇到任何急事,也从不急躁,从不粗暴。夫人有意试试他,让他愤怒一次。
  • 笔者前记:古人提倡把智慧和心计,用在正道上,用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宋代张载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些都是须要智慧,并且是大智大慧!但是,神最反对人用智慧和心计,去干坏事,去害民祸国,这祥做就是大逆不道。天必惩之!《人镜类纂》中,有数文就是记述古人根据自身条件,用智慧来求学、修身、卫国、济民的故事。现介绍如下)
  • 张俭与孔融的哥哥孔裒是故交,所以,张俭便投奔到融家。赶巧,孔裒不在家,而孔融年仅十六,张俭把他视为孩子,不敢把自己遇到危难的实情告诉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