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赏析:〈殷其靁〉

作者:明珠

(图:小玉/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1937
【字号】    
   标签: tags: , ,

《诗经.国风.召南.殷其靁》

殷其靁,在南山之阳。
何斯违斯,莫敢或遑。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靁,在南山之侧。
何斯违斯,莫敢遑息。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何斯违斯,莫或遑处。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注释:

1. 殷其靁,在南山之阳:殷,音隐;象声词,形容雷声。靁,本诗中音义通“雷”。南山之阳,本诗指高山的南面。朱熹《诗经集传》:“山南曰阳。”这两句的大意是:王的诏令如雷贯耳,殷殷然响彻在高山之阳。

《毛传》:“殷,靁声也。山南曰阳。靁出地奋(震动),震惊百里。山出云雨,以润天下。”郑玄笺:“王命施号令于四方,犹靁殷殷然发声于山之阳。”综合两位古代学者的注释,其言外之意即:圣王的诏令如雷贯耳,普天震动。圣王的慈悲如高山之云雨,恩泽天下。

2. 何斯违斯,莫敢或遑:何,代词;本诗指接受了圣王使命的那位君子。斯,此地,两个“斯”,前一个表示“这个地方”,第二个表示“那个地方”。违,离去,离开;《说文》:“违,离也。”“何斯违斯”字面意思是“接受了圣王使命的君子,从一个地方离开又去了另一个地方。”遑,音皇;空闲,闲暇。“莫敢或遑”意即“不敢有空闲的时候”。

郑玄笺:“从事于王所命之方,无敢或闲暇时。”大意是:肩负圣王使命的君子,他们奔走四方,不敢有空闲的时间。

3.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振振,音真;诚信仁厚。“归哉归哉”,孔颖达疏曰:“言振振然信厚之君子,今为君出使,功未成,可得归哉?”大意:“既然是诚信仁厚的君子,现在肩负着王的使命行走四方,还没完成使命(或还没有圆满功成),怎么能回家呢?”所以“归哉归哉”在这里是一句反话。这两句诗的大意是:“我们是诚信仁厚的君子啊,不完成圣王的使命,我们就不回家。”或者解读为:“我们是诚信仁厚的君子啊,只有完成了圣王的使命,我们才返回家园。”

4. 殷其靁,在南山之侧:侧,因为第一句是讲“南山之阳”,所以“侧”指的是山北和东面西面,三个方位。孔颖达疏曰:“此云‘侧’,不复为山南,三方皆是。阴,谓山北。左,谓东。右,谓西也。”

5. 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息,止,停止的意思。遑息,空闲休息。这两句诗的大意是:肩负圣王使命的君子,他们奔走四方,不敢随便停止和休息。(言外之意是“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6. 殷其靁,在南山之下:下,《毛传》:“或在其下。”郑玄笺云:“下谓山足”。笔者认为“下”可以理解为“十方上下”。

7. 何斯违斯,莫或遑处:处,居住。这两句诗的大意是:肩负圣王使命的君子,他们四海为家,居无定处。

赏析:《毛诗.序》:“〈殷其靁〉,劝以义也。召南之大夫远行从政,不遑宁处。其室家能闵其勤劳,劝以义也。”大意:〈殷其靁〉这首诗篇讲的是劝臣子以义为先,召南诸侯国的大夫官员远行去施行王的政令,忙碌奔波,没有闲暇的时间。他的妻子怜惜他的辛劳,劝他以王命为先,完成了王的使命才回家。以全君臣之义也。

对于古人来说,此诗确有劝勉的作用,昭示君子之为官,须恪敬王命,尽忠职守。王命在身不得有丝毫的松懈。

笔者发现,〈殷其靁〉不仅是一首励志的诗篇,它还是一首预言诗。本诗以雷动于南山之阳起兴,预示了什么呢?《易经.豫》:“靁出地奋,豫。”根据《说文》的注解,“豫”的本义为“大象(大道)”所以,《易经》的这句话大意是:“天雷响而大地震动,大道(开传)。”

老子《道德经》:“执大象,天下往。”大意:心怀大法大道,能让天下归心。

因此笔者将〈殷其靁〉这首诗篇用现代的诗句诠释出来,请各位读者自己去解读和判断:

殷其靁,在南山之阳。(圣王的诏令如雷贯耳,殷殷然响彻于高山之阳。)
何斯违斯,莫敢或遑。(他们肩负使命奔走它乡,没有一日空闲。)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诚信仁厚的君子啊!完成圣王的使命才会返回家园。)

殷其靁,在南山之侧。(圣王的诏令如雷贯耳,殷殷然响彻于高山之巅。)
何斯违斯,莫敢遑息。(他们肩负使命奔走四方,不敢松懈,克服艰难。)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诚信仁厚的君子啊!完成圣王的使命才会返回家园。)

殷其靁,在南山之下。(圣王的诏令如雷贯耳,殷殷然响彻于上下十方。)
何斯违斯,莫或遑处。(他们肩负使命奔走它乡,四海为家、无悔无怨。)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诚信仁厚的君子啊!完成圣王的使命才会返回家园。)

结语:〈殷其靁〉这首诗预示了现在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一件事情,如果您看明白了这首诗篇,那么恭喜您!如果您还看不明白这首诗篇,那么请您快快去找真相!@*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华的传统文化贯穿了对天地神明的敬仰,上古的圣王依天地之法则,创造了中华文化,并以道德教化世人,无为而天下治。据《易经.系辞 下》记载:“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唐朝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顶峰时期,唐诗就是那时应运而产生的;唐人从皇帝、文人到庶民无不敬奉天地神明。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对神的敬仰,对道德的崇尚,根本就不可能产生唐诗。
  • “元旦”一词,汉代以前称“元日”,据《尚书‧尧典》记载:“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汉‧孔安国(孔子的十一代孙)注曰:“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也就是说正月初一这天,舜接受了尧的禅让。又据《礼记‧月令第六》记载:“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
  • 祭灶日(祭祀灶神)过后才能开始贴春联;普通官员或老百姓都是用红纸写春联,只有皇宫内廷或皇族王公之家,才能用镶红边或蓝边的白纸来写春联。
  • 考考自己的素养和直觉,门联上横写横贴的那一幅联叫什么?横幅、横批或横披?作者对三词做了考证。现代人习称“横批”,到底出自何时?错在何处?
  • 谈起“对联”,我们还得介绍一些对联的基本常识。严格说来,“对联”是指“对句”和“门联(楹联)”(其中包括春联)。“对句”是唐末及宋代以后文人流行的一种文字游戏,它的写作方法一般按照唐诗中今体诗的对仗方法来写,但不像今体诗平仄要求那么严,也不用押韵,但有一个原则就是“出句”的最后一个字如果是仄声,那么“对句”的最后一个字一定要平声,反之亦然。
  • 北宋的元祐(宋哲宗赵煦的年号)年间,当时宋朝与辽国交好,文禁甚宽。使节之间的往来亦常以谈诗论文相娱乐。苏东坡曾担任过与辽国通好的使臣。而辽国的使臣久闻苏轼大名,有心难为一下这位大学士。某日,辽使告之苏轼,辽国有一句:“三光日月星”,举国无人能对。因以之请苏东坡对句。
  • 明朝的大臣梁储为官清正,敢于直谏;他是进士出身,由翰林编修累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师衔,一度出任台阁首辅(丞相)。据祝枝山《猥谈》记载,梁储髫龄时,已具公辅之量。
  • 门联也称楹联,是将联语或挂或贴或直接刻在门柱或楹柱上。门联创作和张贴有一个注意事项就是,哪一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的(依《平水韵》区别),就是上联,贴在门的右边。另一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贴在门的左边。
  • 去过杭州西湖岳坟的朋友应该知道,坟前有铁铸的秦桧夫妇及万俟卨、张俊四像,镌姓名于胸次,跪于门外。有松江徐氏女题楹柱云:“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 唐太宗所写的景物诗,艺术成就是相当高的,手法也有独到之处,可是历代却少有人注意到。笔者认为,想研究唐诗,写好唐诗,不可不认真的读一读唐太宗写的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