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才大略汉武大帝(3)

【文史】汉武帝遣使西域 派大臣智救东瓯国

作者:刘晓

在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北壁上的张骞出使西域图,唐代初期绘制。(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906
【字号】    
   标签: tags: , , ,

在窦太后的干预下,雄心勃勃的汉武帝推行的建元新政遭遇波折。为了不违逆祖母,汉武帝表面上忘情山水,打猎游玩,扩建上林苑,与文人雅士吟诵歌赋。不过,他内心并没有忘记国家大事。期间,汉武帝做了两件对其日后影响巨大的事情,一件是派张骞出使西域,一件是巧妙救援南方的东瓯国。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北方匈奴不断侵扰边境,杀死边民、抢掠财物是长期以来就无法根除的边患,而这也是汉武帝统一华夏的巨大障碍。汉朝建立之初,汉高祖刘邦曾率大军与匈奴有过一战,结果刘邦被困,险些丧命。自此后,一直到汉景帝时期,汉朝都不敢贸然对匈奴出兵,而是一方面采取消极防御政策,一方面采取和亲与馈赠的方式,安抚匈奴。

汉武帝即位后,开始思考如何解决匈奴边患问题。一个偶然的机会,汉武帝从一个匈奴俘虏口中得知,西域有一个大月氏国,曾受到匈奴人的压迫,国王也被匈奴人杀死。为了摆脱匈奴人的奴役,大月氏人一再迁徙。

一位骑马的月氏国骑士。(公有领域)

于是,汉武帝产生了联合大月氏人对抗匈奴的想法。可是,没有人知道大月氏人在什么地方。汉武帝遂下诏令,招募能担任出使大月氏的使者,不论身份地位,唯才是举。从成千上万的报名者中,汉武帝精选了一百人,作为使团成员,并任命守信义、有勇有谋、口碑极好的张骞作使节。

张骞,原在宫中担任郎官,他擅长骑射,了解匈奴情况,与汉武帝一样,都主张武力回击匈奴。汉武帝多次召见张骞,商讨出使计划,并为其配备了了解匈奴和西域情况的匈奴俘虏甘父。

在汉武帝的期望中,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和随行一百多人从陇西出发了。前途漫漫,没有人知道未来将发生什么事情。这就是历史上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然而,没有等到张骞的消息不说,在张骞出使后的同一年,建元新政夭折。此时,匈奴再度要求和亲,汉武帝在没有切实可行的作战方案前,满足了匈奴的要求。不过,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之举,为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施谋略南救东瓯国

建元新政夭折后,汉武帝收敛锋芒,韬光养晦。公元前138年,南方的闽越国围攻东瓯国,东瓯国派人向汉朝求救,这给汉武帝出了一个难题。

汉朝东南福建、浙江地区一共有三个小国:南越国、闽越国和东瓯国,是秦朝时少数民族越人的后代。汉景帝时期,吴楚七国叛乱,吴王刘濞派人游说东南三个小国作为自己的后援。因时常得到刘濞的恩惠,三个小国与其关系一直良好。但面对刘濞的请求,南越国和闽越国没有贸然答应,只有东瓯国国王骆望贪图小利,派遣军队加入了刘濞的叛军。

叛乱失败后,刘濞逃到了东瓯国。面对汉朝追击来的大军,害怕被处罚的骆望,联合刘濞叛军意图做最后一搏。不过,汉景帝在大臣的建议下,派出使者,赦免了其罪行,条件是交出刘濞。骆望随后刺杀了刘濞。刘濞的儿子刘驹听说后,逃往闽越国。

十六年过去,在“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下,大汉王朝对东南小国的纷争也不甚关注。刘驹借机怂恿闽越国国王扩张领土,进攻东瓯国。东瓯难以抵抗,于是向大汉朝求救。

这对于汉武帝而言确实是个难题。这是因为如果发兵东瓯,必须得到窦太后的允许,而奉行“无为而治”的窦太后是否会允许出兵,不容乐观。心中已有主意的汉武帝遂召集大臣们商议。有大臣反对出兵,认为区区小国不值得兴师动众;也有大臣指出,如果见死不救,将来就不能镇抚万国。汉武帝深以为然。

经过考虑,汉武帝审时度势,作出了特殊的安排,即不用虎符调动军队去救援东瓯,而是派大臣庄助到当地,调动当地驻军对付闽越。这样,不仅不用惊动窦太后,而且还表明了朝廷的态度。

庄助一行带着汉武帝授予的代表权力的节杖赶到了会稽,向当地最高长官宣读了皇帝的命令。闽越王听说汉武帝派大臣来到了会稽,迅速撤回了军队,东瓯国的危机解除。东瓯人怕汉军撤退后闽越会卷土重来,便请求迁徙到长江和淮河之间的地区。汉武帝经过廷议后,同意了该请求。东瓯国国民正式成为了大汉的臣民。

汉武帝成功救援东瓯国,使其在朝廷内外树立起了威信,其显露出的魄力和谋略让人刮目相看。

复议晁错案埋伏笔

汉初,刘姓诸王被分封到各地。随着诸王势力的强大,逐渐对中央政权构成了威胁。晁错正是汉景帝时期提出“削藩”的御史大夫,七个诸侯国以此为由叛乱。在诸侯国和大臣们的压力下,汉景帝忍痛杀死了晁错,但七国叛乱并未停止。在发举国之兵力后,汉景帝才平息了七国之乱。

晁错之死无疑是个冤案。在新政夭折后,一天在上朝时,汉武帝突然就晁错被杀之事提起廷议。众臣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汉武帝趁机说:“朕看晁错是朝廷忠臣,应该平反。”一些大臣明白了汉武帝之意后,纷纷附和,并重提诸侯割据之害。

汉武帝复议晁错案之事,很快传到了各个诸侯王耳中。不久,诸侯王按惯例朝见天子,汉武帝摆宴席招待他们。席间,中山靖王刘胜开始哭诉,向汉武帝施加压力。武帝谈笑间予以安慰。

从汉武帝在韬光养晦期间的一些作为看,他的胆识和谋略确实非同一般。一个帝国的新的缔造者正在成长。在韬光养晦四年后,疼爱汉武帝但与其政见不同的窦太后去世,汉武帝十分哀痛。但这也意味着,他将没有任何阻碍,可以一展抱负,打造一个强大的大汉帝国。@#

点阅【千古英雄人物之汉武帝】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国自古就与毗连的朝鲜存在着密切的往来,不过有确切记载的是在周朝。当时一个中国人前往朝鲜建立了朝鲜半岛第一个王朝,这个人名叫箕子。箕子朝鲜的疆域大致是西隔辽河与燕国为邻,北至今天黑龙江省桦南县境内,南隔汉江与辰国(注:朝鲜半岛中南部的部落联盟)为邻,东接沃沮(注:朝鲜半岛北部部落)。
  • 学术界认为,汉武帝盐铁官营是英明的决定,不仅促使农民使用大型的犁用以取代耜之类落后的木器、石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最重要的是铁兵器产量激增,并最终取代铜兵器,中国文明的历史从此揭开新一页。
  • 汉武帝刘彻无疑是对中国冶铁业贡献最大的人物。汉武帝之后,中国的冶铁技术开始完善并成熟起来,生产规模也达到空前繁荣的程度。
  • 短暂但影响深远的秦朝在中华历史大舞台谢幕后,迎来了又一个辉煌的王朝:大汉王朝。“汉朝”的名字源于汉高祖刘邦的“汉王”封号。汉朝初年的惠帝、文帝、景帝十分崇尚黄老之道,以“无为”的方式治理天下,因此政宽人和,天下富足,礼义兴盛,百姓安居乐业。景帝驾崩后,武帝即位。其在位共54年(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统治时间占整个西汉王朝的四分之一。
  • 隶书字体庄重,结构为略显宽扁的长方形,横画长而直画短,书写方法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 年轻的武帝即位时,天下太平,经济富裕,而这得益于其祖父辈们的“文景之治”。《史记》载,当时官仓里是新粮压旧粮,钱库里的钱数不胜数,多的串钱的绳子都断了。街巷中,许多百姓都有自己的马匹,田野中更是牛羊成群。老百姓是丰衣足食。然而,武帝并不想做个太平皇帝,年轻的他内心有着灭匈奴、抚四方、一统天下、施仁德于百姓、光大祖宗基业的远大理想。他即位后采用新纪元,即以建元为年号,就是在昭示自己宏业的开端。这一纪元方式为后世皇帝所仿效。
  • 汉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兴之君,而他第一道诏书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于公于私,汉宣帝都显露了真挚又深刻的仁爱之心。
  • 康熙初年,学士孙芑瞻(名在丰)担任皇帝身边的侍讲。他跟众人说了自己亲见的康熙皇帝的几件事。在正史和史料中,有许多康熙帝谦虚勤学、敬天爱民、仁爱宽容贤臣的故事。
  • 商汤对人、对万物都能作到“网开三面”。夏桀失政在鸣条这地方被商汤打败了。当时,商汤并没有马上取代他的王位。他对夏桀说:“我将为君王恢复道德,复明人心。”夏桀对商汤说:“君有人,这是君的国。”就是说夏桀看到商汤拥有民心,也就拥有了这片国土。于是夏桀带着五百个追随者离开。他从中野迁徙到不齐又迁徙到鲁地,结果如何呢?
  • 唐宣宗崇尚文雅的小故事。他为何自比乡贡进士呢? 他怎样选博士?为何他“大中之政”被史学家给与“有贞观之风”的评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