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取茧

作者:宋应星 译者:李淑芬

天工开物。(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43
【字号】    
   标签: tags: , , ,

【编按】《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后有日、英、德、法、俄等译本。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并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图,描绘了一百三十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特分节刊登,以飨读者。

衣料第二‧蚕的取茧

蚕结茧三天后,便可以取下蚕箔来取茧。茧壳外面的浮丝叫“丝匡”(茧衣),被湖州的老妇人以贱价买去每斤百文钱,用铜钱坠作纺锤将其打成线,再织成湖绸。去掉浮丝后的茧,在大盘里摊开并放在架子上,准备缫丝和制丝棉。如果用橱柜、箱子装蚕茧,会使蚕茧郁闷受潮,造成断丝。

原文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取茧

凡茧造三日,则不箔而取之。其壳外浮丝一名丝匡者,湖郡老妇贱价买去,每白百文。用铀钱附打成线,织成湖绸。去浮之后,其茧必用大盘摊开架上,以听治丝、扩绵。若用厨箱掩盖,则洗邑都而丝绪断绝矣。#

──转自《新三才》

点阅【天工开物】相关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用四条竹木棍作成方架,把蚕纸高挂在通风、避光的房梁上。下面不要放桐油、烟煤灯,冬天不要被雪光照映,否则蚕种就会变成空卵壳。遇到下大雪时,赶快收藏起来。下完雪,继续悬挂,直到腊月浴种后收藏。
  • 蚕茧的形状也有好几种。晚蚕结成束腰像葫芦形的茧,天然露水浴过的蚕结成尖长像榧子形状的茧,或扁圆像核桃形的茧。还有一种蚕不怕吃沾泥的桑叶,叫“贱蚕”,得丝反而多。
  • 欲叶便前剪摘,则树至七八尺即斩截当顶,叶则婆娑可扳伐,不必乘梯缘木也。
  • 蚕要生病时,胸部发光,周身黄色,头渐大而尾渐小。而且该入眠时游走不眠,吃叶又不多,这都是病态。应当将其急速淘汰除去,勿使害群。健美的蚕必会眠在叶面上,压在下面的蚕不是体弱,便是懒惰,结茧会薄。
  • 蚕吃足桑叶后,要尽快捉蚕作茧,不可以耽误时间。蚕卵孵化一般在辰(上午七时至九时)、巳(上午九时至十一时)这两个时辰,所以蚕的发育成熟结茧一般也多在这个时间。老熟的蚕喉下两颊是透明的。
  • 凡蚕大眠以后,径食湿叶。雨天摘来者,任从铺地加飡;晴日摘来者,以水洒湿而饲之,则丝有光泽。未大眠时,雨天摘叶用绳悬挂透风檐下,时振其绳,待风吹干。若用手掌拍干,则叶焦而不滋润,他时丝亦枯色。
  • 隐世2000年,在特殊的时代被重新发现,神秘的羊皮古卷,记载的是神的预言?为什么教廷却不敢承认它的存在?
  • 至今无解的神奇传承,目不识丁却能唱颂数百万文字的英雄史诗。西藏说唱艺人的背后到底有什么神力相助?
  • 蔓延中的疫情方兴未艾,人类在力寻出路之余,其实,还得回归原点,重新审思自古以来瘟疫的真实面貌,才能找到正解良方。
  • 江浙一带有一个人叫郑夷甫。他少年有为,令人羡慕。嘉祐年间,在高邮做官。后来遇到了一个有功能的人,可以推算人死的时间,没有不准的。郑夷甫叫他一算,原来自己只能活35岁。他一下子就开始感伤起来。有人劝他学一学《老子》或是《庄子》来给自己宽宽心。后来听说有一个和尚,坐在那里和别人谈笑中而圆寂。郑夷甫听了感叹说:“我不能长命百岁,那也要象这个和尚一样,也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到了那个日子前十天,他四处走亲访友道别。到了那一天,他沐浴更衣,来到屋外的一个亭子里,亲自叫人打扫烧香。就在挥手指画之中,突然就死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