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杰克比超自然侦探事务所(1)

JACKABY
作者:威廉‧瑞特(美国)

《杰克比超自然侦探事务所》(高宝书版集团 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78
【字号】    
   标签: tags: ,

时值一月下旬,我顺着轮船踏板慢慢走上岸,那时新英格兰才刚披上一层薄薄的新雪。新菲多汉姆市在渐沉的暮色下闪闪发光,街灯照亮沿岸一整排结冰的建筑,砖墙仿佛钻石般在黑暗中熠熠生辉,煤气路灯的光点在大西洋的墨黑海面上摇曳弹跳。

我提着一只装着所有家当的手提箱,向前迈开步伐。在海上飘了好几周之后,如今脚踏实地的感觉让我有点不习惯。

随着距离缩短,四周若隐若现的建筑轮廓一一浮现。不久后我会对这座城市了若指掌,但是在一八九二年的凛冬,每一扇透光的窗户、每一条漆黑的巷弄对我来说都无比陌生,充满未知的危险和极具吸引力的神秘感。

这座城市不算古老(相对于那些我旅行途经的城市来说),却展现出与欧洲海港城镇并无二致的繁荣盛况以及庄严稳重的风貌。我去过乌克兰的山村、波兰和德国的中世纪石造小镇,还有位于我的祖国英国的乡间庄园,不过美国港口城市这种繁忙的脉动仍然让我望而生畏。即使最后一抹暮光消失在空中,码头上依旧人影幢幢、各自忙碌。

一名店主拉下百叶窗,准备打烊休息。一群休假中的水手沿着港口漫步,想找些刺激的娱乐,挥霍自己赚来的辛苦钱──而一旁几名身穿低胸服装的女子看起来十分愿意施以援手。

我在一位路人身上瞥见父亲的影子,对方看起来自信又事业有成,大概正在晚归的路上,已经将晚间时光奉献给重要的工作,而非守候的家人。

一名横越码头的年轻女子拉紧大衣,垂着头经过那群水手。她的肩膀大概正在发抖,细微得无法察觉,但她不受水手们喧哗的笑声影响,仍旧坚持原本前进的方向。在她身上我看见了自己,一个迷途的女孩,顽固倔强,不愿回家。

码头刮起一阵冷风,钻进我磨破的裙䙓,更透过接缝吹进厚大衣底下。我还得迅速压住头上那顶老旧的斜纹软呢帽,以免被风吹走。虽然这是男款的帽子(我父亲口中的报童帽),但几个月下来我也戴习惯了。

就这一次,我真希望自己有乖乖听从母亲的建议带上几件衬裙,她总是强调衬裙对合宜的淑女着装有多重要。我身上这件朴素的绿色外出裙虽然方便活动,质料却没办法抵御凛冽的寒意。

我竖起羊毛衣领挡雪,奋力向前走。口袋里的钱币叮当作响,我在海外工作的报酬就只剩下这些了。这点钱除了怜悯之外什么也买不起,而且我还得非常努力地讨价还价才行。

至少钱币上的外国头像背后有段故事,我很高兴在我喀嚓喀嚓地踏雪向旅馆跋涉时,有这些发出清脆声响的小伙伴作伴。

我踏进旅馆时,里面一名身穿棕色长大衣、围巾缠得几乎盖到眉毛的绅士,顺手帮我扶住了门。我把帽子和大衣挂在门边,拍拍头发抖落雪片,接着把手提箱塞在大衣下方。

这间旅馆飘着橡树、木柴和啤酒的气味,柴火的热度刺痛了我冰冷的双颊,六名客人零散地坐在三、四张圆形原木桌旁。远远的角落放着一架平台钢琴,前面没坐人。

我在中学时上过钢琴课,还记得几首曲子。我母亲坚持淑女一定要会几种乐器,如果她哪天发现我竟然把她优秀的文化熏陶及训练应用在这种庸俗的目的上,应该会昏倒吧!尤其还是在这间古怪的美国旅馆独奏。

我飞快地挥开了母亲盛气凌人的保守思想,不然一不小心被说服了怎么办?

我带上最迷人的笑容走向酒保,他在我走近时挑起浓眉,皱纹顿时爬上他圆润的光头。

“下午好,先生。”

我停在吧台前。

“我的名字是艾碧盖儿‧卢克,才刚搭船来到这里,因为手头有点紧,所以想问问可不可以借用您的钢琴赚点小钱,弹几首……”

酒保打断我的话。

“那台钢琴几星期前就坏了。”

我看起来一定很沮丧,因为他在我准备转身离开时露出一脸同情。

“等一下。”

他倒了杯啤酒,把酒杯推向我,和善地看了我一眼,点点头。

“坐下吧,小姐,等雪停了再走。”

我用感激的笑容藏住诧异,在吧台边的高脚椅上坐了下来,旁边就是那台坏掉的钢琴。

我环顾四周,观察其他客人。母亲的声音再次在脑中浮现,训斥我看起来一定就像“那种女孩”,更糟的是在这种场所流连的酒鬼,会像碰上迷途羔羊的狼群般盯着我。

然而事实上,这里的酒鬼似乎完全没有注意到我,而且大部分看起来都很和善,尽管脸上可能带了点工作了一整天之后的倦容,还有两名客人在后方下棋。

手上拿着艾尔酒还是让我很不自在,感觉似乎应该回头张望找寻校长的身影。

这不是我第一次喝酒,不过我还是不习惯被当成大人对待。◇(待续)

——节录自《杰克比超自然侦探事务所》/高宝书版集团

【作者简介】

威廉‧瑞特(William Ritter)

作者定居在美国俄勒冈州的春田市,从事教职。《杰克比超自然侦探事务所》是他的第一本小说。本书的写作时间位于夜半时分,在起床照顾强褓中的儿子之后,作者会清醒地躺在床上,在脑海中打造绚烂丰富的奇幻世界——新菲多汉姆市就是其中之一。

责任编辑:李昀

点阅【杰克比超自然侦探事务所】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他是我们所有董事中最富有的一位,孤儿院的经费多亏他大力支持。我不便说出他的名字。他特别要求绝对不可以说出来。”
  • 我究竟怎么会让他们说服我做这件事啊? 蒙塔纳路二十七号公寓的两位将军──房东博纳太太、管理员萝莎蕾特女士──在两人位于一楼的公寓中间包抄男士。
  • 安娜的父亲努力让她远离城里正在发生的事,但战争终归是战争,不可能让孩子永远不受世态的打扰。街上有穿制服的人,有叫喊的人,有狗,有恐惧,偶尔还有枪声。一个男人如果喜欢说话,她的女儿终究要听见有人偷偷说出“战争”两个字。“战争”,在每一种语言,都是沉重的字眼。
  • 对很多人来说,我是神话的象征,是最神奇的传说,是一则童话故事。有人觉得我是怪物,是突变异种。我最大的不幸,莫过于有人误以为我是天使。母亲认为我是她的一切,父亲觉得我什么也不是。外婆每天看到我,都会想起过往失落的爱。不过,我的内心深处知道真相是什么,我一直都知道。
  • 我每天带上枪,出门去巡视这黯淡的城市。这工作我做得太久,整个人已经和这工作融为一体,就像在冰天雪地里提着水桶的手一样。
  • 韦纳八岁了,有天他在储藏室后面的废物堆寻宝,找到一大卷看起来像是线轴的东西。这件宝贝包括一个裹着电线的圆筒,圆筒夹在两个木头圆盘之间,上面冒出三条磨出须边的电导线,其中一条的末端悬挂着一个小小的耳机。
  • 一双双腿忧愁地四处摆荡,来回擦撞荷妮;在这纷乱之中,唯有荷妮异常镇静。人们大都步行离家,他们的家当与老小,不是背在身上,就是放在推车里。 父亲与荷妮抵达广场。他们冲上神父家门前的台阶,父亲摇响门铃,大门几乎应声开启,神父高大的身影出现在门后。他招呼两人进客厅,壁炉里的火光打在他们身上,将他们化作墙板上的移动黑影。
  • 在这里,人们过去和现在都有一种习惯,一种执著:耐心地把一些思想和形象压进自己的头脑,这给他们带来难以描述的欢乐,也带来更多的痛苦,我生活在这样的人民中间,他们为了一包挤压严实的“思想”甘愿献出生命。
  • 不过,由于他的一位恩师退休住到圣布里厄来,便找了个机会前来探访他。就这样他便决定前来看看这位不曾相识死去的亲人,而且甚至执意先看坟墓,如此一来才能感到轻松自在些,然后再去与那位挚友相聚
  • 母亲不提这些,反而不停地提起在布拉格发生的事,提到伊莲娜同母异父的弟弟(母亲和她刚过世不久的第二任丈夫生的),也提到其他人,有的伊莲娜还记得,有的她连名字都没听过。她几次试着要把她在法国生活的话题插进去,可母亲用话语砌成的壁垒毫无间隙,伊莲娜想说的话根本钻不进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