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锦瑟(71)

作者:宋唯唯

图为五星级邮轮造访高雄港。(陈柏州/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516
【字号】    
   标签: tags: , , ,

罗衣走了,去了一个她从来没有去过的、隔海隔洲陆的地方。她仿佛一艘大船启航,把她一个人留在了这里。 这里样样都是熟到心里的,然而,却又是最陌生不过的,陌生得只觉得自己的命运像蒲公英的种子,顺着哪一阵风,就落到这里。她一个人,常常是顺着河道走着走着,不知不觉中就出了城,河塘里静静的一汪白水,粉墙青瓦的老房子沿着河道,巷落深深,在冬日灰云如絮的阴沉的天空下,河上走着几只瘦瘦的木船,那摇船的人弯腰驼背地坐着,看起来起码有七八百岁了,不知哪朝哪代就在河上摇船的。临河的人家,晒台上挂着风干的腊肉、风鸡、腊鱼,竹帘子上头摊开了晒着干青菜。旷野里生着青茸茸的麦子,油菜花的菜棵乌青,落了霜。坐在河边,看着偶然的一只载货的船只自水面上,缓缓而过,一会儿便隐匿在白雾中,不见了。坟地的碑林上方,寒鸦飞过。她看看那些被岁月漂乌了的木头搭的老戏台、旧祠堂,河边的古庙,还有坟地和碑林。人在这里,千秋万代的时光从眼前,一掠而过。

寒风吹着,她在暮色里往回走,沿途的房舍,家家户户都点着灯,传出烹调的香味。透过玻璃窗望进去,看得见人家晚餐的菜肴、置办中的年货。人家的房子都点着灯,只有她家的房子黑黑的。这个镇子阴阳怪气,嘴脸寡淡,气色寒凉,也是她从小就要逃离的,多少年来她都在发奋,有一天会得离开这里,带着母亲。生活给予她带来创痛的那一种宿怨,从不曾真的绝迹。如今回来,是不是这个世界上,其实根本无所谓路途?还是到了人生的中途,故乡和异乡一样远。总之,她在世上转了一圈,又回来了。看起来,是再也走不了了。

霜降时节,母亲从医院出院了,尚且不能言辞,但好歹是活着出来了,不多的积蓄全都赔进这场病了。犹如洪水卷荡,家徒四壁,什么都没有了。然而,这个家里一片祥和宁馨,母女俩都庆幸刀山火海里夺回一条命来,这比什么都好。 朱锦去街上买菜、生活用品时,又去买了新的枕具,雪白的枕头、棉被,将母亲用旧了的、硬成铁了的那些,都替换下来。小核桃、炒瓜子、炒板栗一类的零嘴,也装满从前的青花坛、双耳小罐。这些旧物,都是两三代人的手,岁岁年年摩挲过的。到她这里,日子还是要过下去的。

家里停电,因为街坊间都在施工,不知谁粗心大意,又把线路挖断了。屋顶的天瓦上漏下来一束光,雨天,天光是昏蒙的,连檐接瓦的高处是暗黑,几辈子积累下的暗黑,全压在乌黑的屋梁上。唯有厨房里火炉正旺,这守着的一盆火,格外的温柔、可亲。朱锦拿出一张画好的图纸,对母亲宣布,“妈妈,如今家家户户都在敲房子和搬家,我们不搬,然而,房子是一定要敲的。我已经计划好了,图纸也设计好了,要重新装修的,水电线路和管道,统统重新做。我们要有一条活路走,对吧?”

说做就做,她们母女搬到后院厨房里,前头进驻了施工队,旧到褴褛的老房子,用了几代人的青砖间壁,被工人一块块拆下,朱锦盯得很紧,工人一块都不敢乱拆,一块都不敢断,因为还有用。厢房的木板壁和楼梯隔断也统统拆下。房梁上,灰尘绒绒的电线统统换下,从前,电线走火,或者跳闸,母女俩都不敢碰电,硬气惯了,不求人,便索性不用电,点蜡烛。就在这手法明确的改造里,这房子多年的晦暗、颓败之相,都一扫而光。挖开地皮,埋下管道,换上的卫浴设施,全都是新式的,洁白逞亮。

那个负责看管朱锦行踪的男生天天都会来一趟,报到一样,天天都要点一次名。看见这个情景,虽然家家都在拆、在搬,到她们孤儿寡母这一家,还是奇人奇事的,就忍不住问,把房子拆成这样,你要做什么?

“开店,出租。”朱锦大声道。

“材料很复杂的,你都买好了吗?”

“买不买得好是我家的事。你这也要管!”

“你要买不好,我去买。现在的商贩很狡猾的,看你不懂行就会卖给你假冒伪劣商品。但我不一样,我是政府的公务员,商户不敢黑我的,我出面买,一定货真价实。”

“听着你还挺光荣似的,世道这么坏,难道你不觉得羞耻吗?”

“难道是我把世道搞坏的吗?你还真抬举我。”那个男生瞪大眼睛,愤愤不平地辩驳起来。

“你不正在出力吗?你加油。”

雨雪过后,又是一段晴好的日子。雨天仿佛通透了,那一层灰皑皑的霾,在冷空气里挥发干净。碧瓦瓦的蓝天,阳光金灿灿的,枫叶被霜染红了、落尽了,银杏树上一层稀疏的金黄,被风吹拂着,叹息一声,大叶片落在屋瓦上、地面上。夜晚的月亮圆白皎洁,月光铺在青瓦屋上,流溢的,干燥的月光,从屋瓦坠到地面时,听得见声响。街面上还阳了似的,人顿时都多了起来。那些背包客,男男女女的,穿了羽绒衣,举着风车在风里转。冬天的糕团店,油腻腻的糕点堆在店门口,卖青菜、小鱼的小木船,摇橹经过窗外的河道里。镇子又活过来了,招摇起来了。太阳辣辣的,光芒亮亮地照耀着深冬的庭院,把角角落落都搜出来照一遍。家家户户都在趁着阳光晒霉。这个矫揉造作的小城,在这个阳光温暖的日子里,也有了与人交底、袒露的好心情。陈衣旧衫、过冬的棉衣裤、棉被、老人的鞋子、孩子的花花襁褓,陈米腌货,都晾出来。在阳台上、石桥上,凳子摆出来,摊晒在庭院里。母亲亦趁着这个好天气,在阳光里放了藤椅,将家里的枕套、被褥,都抖开来,扑扑地拍打一阵子。(待续)@*#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医院里,母亲躺在重症监护室里,她面如黄纸,面皮搭在骨架上,瘦得山高水低。像一具已经没有生命迹象的尸体,一个决然的惩罚。 朱锦来不及有所感触,扑上前,双膝一软,在她床头依依跪了下去,她伸手搂着她的脖子,搂她瘦弱的肚腹、双臂。她的身体冷冷的,唯有记忆里的,她的亲切体息还在鼻端,她瘦得甚至让她不敢多看她,脸紧紧地贴着她的脸,她感觉自己在一片远隔人寰的旷野上,她搂着她垂死的母亲,面对高天苍穹,在竭尽全力地发出呼救,她相信,她的声音会抵达到,会有力量来搭救她们。
  • “朱锦,我劝你要有自知之明,你的信仰是国家禁止的、法律不允许的,你现在已经犯法了。现在我是代表司法机构监管你,你不能逃跑的。”
  • 落了好几天的雨,草木恹伏,落叶遍地。待天晴朗起来,满城桂花飘香。她每天奔走于家和医院之间,为母亲送汤送粥,床前伺候,母亲已经过了最危险的阶段了,目前没有性命之虞了,取下了呼吸器、各种插管。虽然还不能言语,然而,神智渐渐在恢复,那双忧戚的眼睛里,看着她时慈爱而满足的眼神,她小时候每天都浸润在这样的目光注视里,现在,又回来了。朱锦坐在她的床前,将保温盒里的粥汤,一勺一勺地,慢慢喂给她喝。
  • 听完这句话,朱锦心里有一块悬着的牵挂,稳稳地落了下来,她一直牵肠挂肚地担心罗衣的安全,怕她会遭遇迫害,听到她要远走高飞的消息,顿时身心一松,腔子里长松了一口气,同时,眼泪也落下来了。见她哭,罗衣忍了好久的眼泪,一瞬间夺眶而出,泪流满面。
  • 说是他现在进了一个团中央的机关,哎呀我也就是听一听吧,没什么感受,本质上我们是两种人,或者我们对自己的人生作出了不同的选择,分开也是必然的。他自己也说,和我离婚,就感觉自己生命里有一页彻底翻过去了,有一部分自己,永远死去了,再也不是从前那个人了。我心里真的一平如镜,过去的那种多情依恋、被他抛弃时的痛不欲生,都灰飞烟灭,一点感觉都没有了,看他也就是路人甲了,他那个人是怎么回事,也一目了然。
  • 我只是为了确认,在一个没有你的地方,我还是能愉快购物的。要是按照这个世界的寻常规律,你和我这样的女性,我们经历了一重重的欺骗、背叛和抛弃,不止是婚姻,情爱的不可信,连我们小时候学的,人是猴子进化的——都是谎言。我们已经被生活辗压得骨头渣都不剩了,早就不可能活了,该心碎而死了。最多在电影和戏剧里,我们这样的人还能老脸老皮地活下去,随波逐流,或者心如死灰地敲着木鱼数着念珠,不占份量地度过我们的余生,等着那些伤害我们的人,余生会回头看我们一眼,说一句对不起,然后我们就含恨而终了。
  • 洗手间里,我在洗脸池前磨磨蹭蹭,忽然有人拍了一下我的肩膀——镜子里,一个戴黑墨镜的在向我微笑!我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儿。“方明,这儿没监控。”这熟悉的声音让我心惊肉跳!他摘下了墨镜——My God!是他!
  • 在医院见到了杜红,也看到了她那位一直昏睡的将成为植物人的男朋友,我真是无话可说了。这个刚毕业的法律研究生,不谙世道,跟预审死磕,结果被一手遮天的小预审整得被律师所解聘、男朋友被打成重伤。我塞给她一万元——杯水车薪,在这昂贵的医院里支撑不了几天。这钱还是我向母亲借的,我目前在国内的现金,为还人情债已经花的差不多了。
  • 徐队一愣:“说点儿‘人话’你听不懂啦?非得让我说‘黑话’是不是?方明,收拾东西!”我终于听到了这句久久企盼的“自由令”——坐牢四个月,我就听不懂“人话”了?非得用“地狱的语言”翻译一下!我已经成了标准化的大陆囚徒了!
  • 忽然牢门口铃铃作响——徐队拿着钥匙当铃铛晃。“又讲课呢,方明?”他说着开了锁,装模作样地说:“放学了,你走吧。”这是著名小说《最后一课》里的最后一句话,他用的也是小说中那老师悲凉无奈的语气。又开玩笑了。我马上改为笑脸迎了过去,“徐队,又提谁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