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被太皇太后盛赞“大孝”

作者:刘晓
即便在康熙巡视江南、出猎塞北时,也是每隔三日就要向祖母问安,并派使臣奉上珍贵的野物、水果、鲜鱼等。图为《康熙南巡图》局部(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066
【字号】    
   标签: tags: , ,

清朝圣祖康熙皇帝,素以仁孝治理天下,并以此教育皇子皇孙。他告诫自己的儿子,“凡人尽孝道,想要得到父母的欢心的,不在衣食之养奉,只在于要保持善心,所为合乎道理,慰藉父母从而得到他们的欢心,这才是真正的孝道。”

康熙还特别推荐《孝经》一书,说其道尽了为人子侍奉父母的道理,“为万世人伦之极”,这就是所说的“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

不仅如此,康熙帝亦身体力行,诚意侍奉自己的祖母。说到康熙皇帝的这位祖母——孝庄文皇后,乃是清初颇有见识的奇女子,具有坚忍刚毅的性格。她是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的庄妃,来自蒙古的科尔沁部落,生育了三女一子,儿子名福临。在皇太极中年驾崩后,多尔衮拥立庄妃的儿子福临即位。顺治八年,庄妃被尊为昭圣慈寿皇太后。

孝庄文皇后朝服像(公有领域)

在顺治早逝后,已经出过天花的皇三子玄烨继位,是为康熙帝。昭圣慈寿皇太后被尊为昭圣太皇太后。在康熙即位后,昭圣太皇太后继续悉心调教孙儿,培养他治国安邦的才能:“凡饮食、动履、言语,皆有矩度。”康熙也不负祖母的期望,终成一代明君,并打造了盛世局面。

因此,康熙与太皇太后之间的感情至为深厚,康熙待祖母至诚至孝,以“顺适为安,自然为乐”。平日如果有事需要启奏祖母,康熙就一天中去看望祖母两三次;如果无事,也要隔几天去探视祖母。至于祖母的寿诞、吉日和节日,康熙必准备家宴,请祖母驾临,从早到晚侍奉左右。

即便在康熙巡视江南、出猎塞北时,也是每隔三日就要向祖母问安,并派使臣奉上珍贵的野物、水果、鲜鱼等。凡是所得新奇之物,则不限日子,马上派人快马送给祖母。

每年初秋,康熙帝还命宫中花匠给太皇太后所在的慈宁宫送上“三清花”,即茉莉花、晚香玉、夜来香,供祖母欣赏。此外,祖母每次出行谒陵、避暑等,康熙都亲自扶祖母上车轿,或者骑马随侍左右。

《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信佛的太皇太后前往五台山,因为山路难行,乘车不稳,康熙帝便命人准备了八人抬的暖轿。天性仁慈的太皇太后考虑到校尉抬轿会步履艰难,因此决意坐马车上山。康熙帝一再请求其乘轿,太皇太后仍不答应。康熙不得已,只好让暖轿随车而行。

行不到数里,康熙见太皇太后由于乘车身体不适,遂再度请其乘轿。太皇太后回应道:“我已换乘了马车,不知暖轿在哪里?如何马上能到?”康熙马上回说暖轿就在车后。太皇太后十分惊喜,抚摸着康熙的后背,称赞道:“车轿这等微细的事情,而且是在道途之间,你的诚意无所不及,这才是真正的‘大孝’啊。”

另据《康熙起居录》记载,康熙十年(1671年),太皇太后得知塞外有一处著名的温泉叫“关外第一泉”,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奇效,便提出要到温泉去洗浴老寒腿,康熙帝欣然同意,并速派人前往赤城汤泉修建行宫。

在第二年行宫建好后,康熙帝亲自陪同祖母前往。一路上每逢险径,他都要下马为祖母扶辇而行。途中,每逢需下榻或用膳时,康熙帝也都要亲自侍奉祖母。

太皇太后在温泉洗浴51天,无论下榻何处、道路是否崎岖、天气是否寒冷,康熙帝每天都要到汤泉给祖母请安,有时一天要请安两次,往返六十余里,足见康熙帝的仁孝之心。

《康熙起居录》的笔录官不无感慨地说:“皇上天性纯孝,古帝王未之有也。”

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冬,75岁的太皇太后染上了重病。康熙衣不解带,竭力尽心侍奉祖母三十五个昼夜。太皇太后休息时,康熙就席地而坐,听到太后醒来的声音,马上趋前询问。

康熙还因担心祖母需要什么却不能及时送上,所以坐卧用具和各种饮食无不备齐,比如单粥一类的饮品就准备了三十多种。当时太皇太后因为病体沉重并不想吃任何东西,但又不忍拂了孙子的孝心,所以有时故意要一些其以为不会准备的东西。但没想到的是,要什么东西都会马上送上来。太皇太后抚摸着康熙的背,含泪赞康熙“如此竭诚体贴”实乃“孝之至也”,因此希望天下人“人人法皇帝如此大孝可也”。

在太皇太后病重期间,康熙还率领王公大臣自乾清宫步行至天坛致祭。康熙帝跪地祈求上苍,并恭颂祷文:愿以减去自己的寿命作为交换,期望祖母转危为安。康熙声泪俱下,在场的王公大臣“无不感泣”。

然而,最终,太皇太后还是驾鹤西去,享年75岁。康熙在其梓宫前,昼夜痛哭不止,不饮不食,以致于哭晕过去。其后,康熙又在慈宁宫前结庐,为祖母守孝。在祖母去世后多年,康熙帝每每回忆起祖母,依旧“涕下如雨,哀不自胜”,“每念教育深恩,哀痛实难自禁”。而康熙的大孝之心也是日月可鉴。@*#

参考书目:
1. 《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
2. 《清圣祖实录》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说康熙说大清,怎能忘记孝庄文皇后,那是守护君王的万民之母、雄才大略的巾帼翘楚。后宫三千佳丽,几人能出尘如她。她走来,从历史的深处。
  • 康熙皇帝吸收了中华多民族的文化,以及西方国家的文化。他一方面承传了悠久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又敢于吸收新的技术,达到了当时最高的文化素养。
  • 中国的汉字洋洋洒洒,自由组合的词汇就高达数万。康熙文采盖世,为何在平坡寺,单单写了“敬佛”两个字?
  • 清宫的皇子从虚岁6岁开始读书,每天从早晨5点到下午3点,读书共计10个小时。17点到19点,皇子在外面练习射箭等军功课。一年只放5天假,其余时间皇子都在紧张有序的学习中度过。
  • 汉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兴之君,而他第一道诏书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于公于私,汉宣帝都显露了真挚又深刻的仁爱之心。
  • 康熙初年,学士孙芑瞻(名在丰)担任皇帝身边的侍讲。他跟众人说了自己亲见的康熙皇帝的几件事。在正史和史料中,有许多康熙帝谦虚勤学、敬天爱民、仁爱宽容贤臣的故事。
  • 商汤对人、对万物都能作到“网开三面”。夏桀失政在鸣条这地方被商汤打败了。当时,商汤并没有马上取代他的王位。他对夏桀说:“我将为君王恢复道德,复明人心。”夏桀对商汤说:“君有人,这是君的国。”就是说夏桀看到商汤拥有民心,也就拥有了这片国土。于是夏桀带着五百个追随者离开。他从中野迁徙到不齐又迁徙到鲁地,结果如何呢?
  • 唐宣宗崇尚文雅的小故事。他为何自比乡贡进士呢? 他怎样选博士?为何他“大中之政”被史学家给与“有贞观之风”的评价?
  • 清朝四大谜团之一,世祖顺治皇帝是死于天花,还是出家为僧?董鄂妃为何能成为顺治帝的挚爱,她到底是谁?
  • 康熙帝在位期间广施仁政,布恩德于四海,使得天下出现了“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盛世景象。而作为中国帝制后期最为圣明的君主,康熙对后代的教育亦是历代帝王中最为勤谨的一位,故其后代皇子王孙多文武全才,实为中国历史上极为成功的教育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