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传第十一章 匡蒲被围多舛难 临河而返赋陬操

王谦
font print 人气: 903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4月7日讯】孔子一行离开帝丘,向南而行,准备去陈国(国都在今河南淮阳)。孔子在卫国时又收下一位陈国籍的弟子公良孺,由于受弟子邀请,而且陈国的宛丘相传是太囗(“白”旁加“皋”)之墟,存有许多古代典章文物,便考虑去陈国一行或许会有些收获。

孔子师徒向南行了百余里,前面到了郑国的匡邑(今河南长垣境内)。匡邑原属于卫国,后被郑国侵占。鲁定公六年(公元前504年),鲁定公率军伐郑时,阳虎带兵通过匡地,未经匡人同意,就强行夺路冲过。在双方冲突中,阳虎曾对匡人有所杀戮。孔子的一位弟子颜刻当时曾随军攻入匡地,这时,颜刻正为孔子赶车,走到城墙近前,他用马鞭子指着城墙的一处缺口说:“八年前攻打此地时,我就是由这里进城的。”

不料颜刻此话一出口,被匡人听到,匡人再看车上的孔子面貌同阳虎又有一些相像,便误以为是阳虎一伙人又来此地,他们纠集群众蜂拥而上,把孔子师徒围禁起来。

孔子环顾随行的人,少了自己最心爱的弟子颜回,心里不免焦急。颜回身体较孱弱,走在后面,不久也就到了。孔子看到他来到跟前,一颗心才放下来:“我以为你死了呢。”颜回恭恭敬敬地回答说:“夫子还在,颜回哪里敢先死呢。”师徒相互关爱之情溢于言表。

孔子被匡人连围数日,弟子们心中焦急,担心匡人会采取什么极端行动。孔子此时表现得非常坦然,对弟子们说:“周文王死后,古代文化不是都保存在我这里吗?如果上天想要毁灭这些文化,那我就不能传授这些文化了;如果上天还不想毁灭这些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终于,匡人弄清楚这群人中并无阳虎在内,事出误会,便解围而去。

一场虚惊过去,孔子离开匡邑,已不再打算去陈国,转而想去晋国。但一行人才走过位于匡邑东北几十里的蒲邑(仍在今长垣境内),听前边传来消息说时下晋国局势混乱。孔子一向恪守“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晋国自然去不得了,周围又没有合适的去处,孔子决定仍回到卫国去。

不料,孔子一行回头路过蒲邑时,正赶上卫国大夫公叔戊密谋杀死卫灵公和南子没有成功,反被卫灵公驱逐出境,此时公叔戊正据蒲叛卫。蒲人强行将孔子师徒扣留,逼迫他们参与谋乱活动。新加入孔门弟子行列的公良孺为人正直,有勇力,他站出来对大家说:“我自从投到夫子门下,先是随夫子遇难于匡,今天又在此遇难,看来和夫子同患难是我命中注定的。为了夫子,我宁可奋斗到死!”

子路和公良孺带领众弟子们拼死抗争,奋力突围。蒲人开始害怕了,于是和孔子师徒谈判,提出只要孔子师徒不再回到卫国去,便可放行。孔子按他们提的条件与之订盟,师徒们才得以从蒲城的东门出去。

离开蒲邑后,孔子带领弟子们直奔卫国,好像将刚刚盟过的誓约忘到了脑后。弟子们感到不理解,子贡向孔子提问说:“盟约可以违背吗?”孔子回答说:“武力要挟之下所作的盟誓,神灵也不会赞成的。”

卫灵公已经弄清了上次有人说孔子坏话是谗言,又恢复了对孔子的敬意,再加上又有人来报告过孔子师徒对待蒲人的态度,所以孔子归来时,他一听到消息,便亲自到郊外相迎。孔子回到帝丘,住在卫国大夫蘧伯玉家中。他这次在卫国生活了二年多。

重回卫国的孔子得到了卫灵公的礼遇,不仅不再受到怀疑,而且还能时常参与卫灵公的一些公开活动。经过这几番周折,孔子对自己的行事方式作了一点调整。他对卫灵公以及卫国国政采取较为积极的姿态,希望能得到卫国的重用。

就在孔子重回到卫国时,卫灵公向孔子询问了有关蒲地情况,问是否可以派兵对据蒲作乱的公叔戊进行讨伐。孔子回答得十分肯定,但卫灵公说:“我的大夫们以为不可呢,因为蒲地是晋、楚与卫之间的缓冲地,对它若兴讨伐,恐怕不合适吧?”孔子仍力主伐蒲,他认为蒲邑的男男女女都反对公叔戊的反叛,所以,要讨伐的不过是四五个叛乱首领罢了,并不需要费多大力气。卫灵公似乎被孔子说服了,口头上表示同意,但事后并未当真行动。

卫灵公对孔子尽管礼遇有加,但他对孔子所主张的仁德政治并不欣赏,孔子在卫国一直未得到实际的官职。孔子无政事可做,自然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授徒方面。

也许是出于对孔子威望的向往,这一阶段有不少士大夫以与孔子交往为荣,一般的年轻人也纷纷投到孔门求学。这些年轻人中,较为著名的有子贡、琴牢、句井疆等。

孔子在卫国享受“公养之士”的待遇,然而孔子离开父母之邦,颠沛流离于异国他乡,并非是要寻求庇身之所,他心中孜孜以求的是要实现自己关于仁政的思想,他一直希望能遇到一个让他实现这一理想的贤君明主。所以,在卫国尽管衣食无虞,孔子的心情其实长期处于抑郁、惆怅之中。

一天,一位挑草筐的汉子走过孔子所居之处,里面传来孔子击磬的乐声。他驻足而听,从中听出孔子欲救世而志不得遂的心情,便放下草筐,找到孔子,劝慰他说:“不必太固执,面对世事不妨以随和的心情,就像过河一样,水浅时,可以撩起衣裳走过去;水深时,再怎么撩起衣服也会弄湿,倒不如索性和衣而过。”孔子内心悲苦,对汉子说:“果真这样吗?什么事情结局都是难以逆料的啊。”

这次居于卫国期间,晋国中牟邑的邑宰佛肸曾来请孔子前往。佛肸是晋国赵简子的家臣,他趁赵简子与另一位大夫范氏作战,举兵叛赵。听说孔子在卫国,他便派人来请孔子师徒去扶助他。孔子一时心动,准备前往。这时,子路很坦率地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他说:“从前我听老师说过,‘亲自做坏事的人那里,君子不去。’佛肸在中牟叛乱,你却要前往,这怎么能说得过去?”孔子说:“对,我是说过这话。不过,你不知道坚硬的东西磨也磨不薄吗?不知道洁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吗?再说,我,难道就只是一个匏瓜吗?怎么能只系挂着而不配给人吃呢?”

卫灵公对孔子所实行的态度,就是把他养起来而不给他做事的机会。这里,孔子将自己比喻为一只只能让人系在腰间用于泅渡,但不能食用的匏瓜。年岁渐增,依然求仕不遇,孔子的焦急心情由此可见。

自然,孔子没有应佛肸之约。不久,孔子决定西去晋国,希望依靠晋国世卿赵简子的力量,施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师徒们刚走到黄河边上,准备从棘津渡河时,前面传来晋国内乱的消息。原来,正是孔子想前往投奔的赵简子杀害了两位大夫窦鸣犊、舜华。孔子驻足在河边上,望着汤汤河水,嗟叹道:“好壮观的大河,好大的水势啊。我无缘西渡,真是天命啊!”

子贡向前问夫子为何兴叹,孔子说:“窦鸣犊和舜华是晋国的贤大夫,赵简子未得志时,得到这两个人的协助,而后从政。等到他一朝得志,却杀掉了这二位大夫!君子忌恨伤其同类,曾有过这样的说法:‘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竭泽涸渔则蛟龙不合阴阳,覆巢毁卵则凤凰不翔。’鸟兽尚且懂得远离不义,何况我孔丘哪!”

孔子半途而返,暂息在卫国的陬乡。孔子既为两位被杀的贤大夫,也为自己不遇的遭际,心伤不已。怀着悲伤的心情,他作出一曲《陬操》(又称《盘》、《盘操》):

干泽而渔,蛟龙不游;覆巢毁卵,凤不翔留。惨予心悲,还辕息陬。

回到卫国国都帝丘,孔子仍旧住在蘧伯玉家里。(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孔子传第十章 遭冷落孔子离鲁 受嫌猜师徒去卫 (4/6/2002)    
  • 孔子传第九章 恪职守事君以礼 尊王道堕除三都 (4/5/2002)    
  • 孔子传第八章 任司寇摄行相事 会夹谷为君取威 (4/4/2002)    
  • 孔子传第七章 回鲁国陪臣乱国政 宰中都孔子显政绩 (4/3/2002)    
  • 孔子传第六章 国政乱孔子赴齐 齐景公执礼问政 (4/2/2002)    
  • 【纪元专栏】张耀杰: 曹禺笔下的农民暴动 (3/15/2002)    
  • 中国烹饪史的发展 (3/15/2002)    
  • 历史故事:孔子审案 (3/14/2002)    
  • 易经与中华饮食 (3/14/2002)    
  • 孔子传第五章 三十而立杏坛设教 洛邑之行问礼老聃 (3/11/2002)    
  • 孔子传第四章 少年磨难多能鄙事 勤于求知立志向学 (3/11/2002)    
  • 孔子传第三章 生值末世礼崩乐坏 少年好礼俎豆礼容 (3/11/2002)    
  • 心灵之窗:诺言 (3/5/2002)    
  • 孔子传第二章 叔梁纥尼山致祷 坤灵洞孔子诞生 (3/5/2002)    
  • 《孔子传》第一章 历史悠久说曲阜 千秋缅怀念孔子 (3/5/2002)    
  • 赞化书院﹕薪传中华文化的摇篮 (2/28/2002)    
  • 南源﹕江泽民“巧言乱德” (2/18/2002)    
  • 孔子76代孙成台湾饶舌歌手 (2/13/2002)    
  • 时光倒流之谜—诸多怪异的事实 (2/2/2002)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相信许多人在欣赏美国影片《回到1872年》之余,为主人公不惜生命代价,回到过去拯救芝加哥市民的义举而击节赞叹时,总以为这是艺术家的虚构。因为,中国古代哲人孔子早就有过“逝者如斯夫”的名言,时光匆匆,怎能倒流? 然而,大千世界创造的奇迹却又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在我们即将过去的20世纪里,时光倒流竟不可思议地发生了。
    • BBC台湾报道, 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孔子在2500年前教育弟子的许多价值中,有一条就是勤奋的价值。 上图:台湾饶舌歌手孔令奇出生在美国
    • 治国是需要一套理论的。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一套治国方法。从中国历史上看﹐有的朝代采用法家﹐有的朝代推崇黄老之说﹐有的朝代独尊儒家﹐以孔子学说为安邦治国之道。进入近代﹐孙中山倡导三民主义。待到共产党夺得政权﹐开始以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统治中国。
    • 去年九月廿九日﹐在南加州侨学界纪念至圣先师孔子诞辰二五五二周年的典礼上﹐在
      众多的研究孔孟思想的专家学者面前﹐来自赞化书院的七名学童一口气背诵了几千的孔学经典《礼运大同篇》、《孝经》、《大学》、《中庸》及百居易的长诗《长恨歌》﹐一鸣惊人﹐令在场的听众无不动容。

    • 孔子生值春秋时代末期,其生活时间正当公元前6世纪中叶到公元前5世纪前叶的动乱不定的时代,以周朝为宗主的国家秩序正濒临崩溃的局面。
    • 母亲去世后,少年孔子开始孤身一人面对社会,他不但要生存,更渴冀着跻身上层社会,实现自身价值。但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使他感受到了社会现实的冷酷性。
    • 中国历史上的私学在孔子行教之前已有存在。自西周以来,由于王权日渐衰微,许多文化公职人员流落到民间,原本属于王朝的文物典籍也散失四方,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知识人员以个人身份收徒讲学的形式,也就是私学。从文献中可以看到当时在官学之外,私学风气已经盛行,晋国的叔向,郑国的壶丘子林和邓析,以及鲁国的少正卯等在当时诸侯间都有一定的影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