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心灵的留白

纤云
font print 人气: 17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7月3日讯】一位网上的朋友写电子邮件给我,抱怨自己的生活太过忙碌,几乎没有个人的时间去安排业余生活,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做一些真正喜欢的事情。心灵被繁忙的工作折磨得失去了疼痛和知觉。活得太累,像一只不停旋转的陀螺,神经似一根绷紧的弹簧,只要轻轻地一触碰就会扯断。
                 
  而他羡慕我总能过得如此优雅从容,把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还能留出听音乐喝咖啡的时间。
                 
  当我问起为何要这么拼命时,他总是一阵黯然伤神,说:因为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会在何时终止。我才知道,正值年少的他除了有天生遗传的高血压,心脏也有问题,情绪激动的时候能听到茫音。医生嘱咐不能碰咖啡因,不能酗酒抽烟,更不能太疲劳,而这些他都能努力地克制自己,惟有工作无法舍弃。只有在工作的时候才能忘记了对伤痛的记忆。可一旦空落下来的时候,每每感到是无比空虚的迷惘,更不堪疲惫困顿的来袭。
                 
  这不是很多人的通病么?活着,总有那么多世俗的准则、规范、计划、目标,让我们脆弱的心灵不堪重负。有一个十分贴切的比喻:生活与心灵好比一幅浓妆淡抹的水墨丹青,过分复杂拥挤的构图,只会破坏它原有的韵致。只有在宽宽的天地之间留出足够的令人遐想的余地,方能充分显出画的有分寸的美丽。

  我们的身体需要劳逸结合,我们的心灵更需要休憩和复原。所以,当感觉心灰意懒疲惫不堪时,有必要为自己留出一方不受打扰的空间,给心灵一段完全没有压力与约束的时间。离开日渐繁忙的角落,去享受一种自我的放逐。让心走出现实的俗世,体会无拘无束的自由和流浪的感觉。拥有一段完完全全属于个人的时间,什么杂念都不会去打扰你的心境,什么都不去想念,让一颗超载疲惫的心,享受片刻的空白,重新寻找到迷失的自我。
                 
  散文家蒙田说:“我们必须保留属于自己的后厢房,自在地在这里营造我们真正的自由,以及我们的退隐和孤寂。”可见,一段心灵的留白有多么地重要。
                 
  空白的时间里,可梳理一下烦乱的思绪,让意识完全沉浸在沉思之中,体验与它合二为一的真实。这样的时刻,我选择独处。一个人惟有处在孤独之中时,才会有真正的心灵感悟,他的灵魂才能与自然的无限之迷相遇。
                 
  长雨如歌的夜晚,捧一本好书,泡一壶清茶,把俗事困扰统统忘却,将红尘喧嚣暂搁一边。无论世俗多么艰辛,心情多么纷扰,只要遁入阅读的情境,心便可沉淀而澄静。独自悠游于清明自在的书中岁月,沉浸在先贤哲人的清俊思想之中,让尘嚣渐行渐远,心绪便在这字里行间营造得宁和而怡悦。
                 
  我很喜欢《活在当下》里的一句话:“当你独处,并不是单纯地离群索居,你是和你的自我在一起,所有的你合而为一——你和自己的精神本质相结合,你与自我回归为一体。”
                 
  孤独是必要的心理状态,唯孤独能贴近自己的心灵,寻回出走的灵魂。
                 
  当我们一个人呆着的时候,不再是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而是能心平气和地去享受孤独的美妙。那么灵魂就会得到必要的成长。如此,方可从忙碌烦乱的工作俗事中抽身出来,回到一个人的自己,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精神世界。
                 
  一个缺乏留白的心灵与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一样,对灵魂的培养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灾难。
                 
  所以无论再忙,我也会抽出一段时间给心灵放个假,可以什么都不去想,领略内心纤尘不染的洁净与美丽。为自己找点小快乐,享受一种无拘无束的惬意。
                 
  在瓦尔登湖畔的烟氲里,追寻春天的足迹;在江南的暮雨朝云里,静静聆听流花的叹息。自由自在地去呼吸雨后天地间带着花草沁人芳香的空气,听残留的雨滴沿着宽肥的芭蕉叶子跌落的空响。让一种平缓舒畅的情绪慢慢浸润整个心灵。
                 
  天地存在于心怀,纯然一色,神思在胸怀里放目一切。我们会发现,原本充盈着心间的种种偏狭和琐屑是多么地荒唐可笑与微不足道。
                 
  如此,才能以一种平静而非急躁,开阔而非苛求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种种境遇;以真善之心去面对自然和他人,获得心性上的自由,从而就可以活出生命的优雅和从容。我们也能从平淡的日常事物中不断地发现生命的喜悦,从内心中发现焕然一新的人生空间。
                 
  留白给自己,让浮躁的心灵安定下来,世俗的喧嚣远去,外界的一切迷乱烦杂被排除在灵魂之外。我们与自己的关系变得单纯而自然,心灵变得自由。
 这样,我们就能以更为洒脱的心态,承担的态度,去直面人生的萧瑟与辉煌,伴着生命的韵律随风而舞,让往事在心中慢慢沉淀,成为心灵深处能够开启心志的领悟。
                 
  给心灵留白,是一次短暂的中断,而非结束或隐逸;让心灵留白,是卸下重负而后整装待发,以一种超然、豁达、宽容的态度,在人生道路上更好地继续前行。
                 
  这段心灵的空白,是生命里自斟自饮的酒,醺醺然别有一番酩酊。这样的心态,能让我们去认真地思考生命,并在沉思中获得思考,领悟真理,获得我们自身的存在。
                 
  我给那位陷入情绪低谷的朋友回去一封EMAIL:在安静寥落的午夜,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试着脱掉疲惫的躯壳,放上一段舒缓的旋律,添一缕淡淡的咖啡香。闭上双眼,幸福本就如此简单。
                 
  我也很忙,但懂得照顾自己。因为,我的心脏也有一些小小的问题。
                
(万维读者网络)(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列车车厢里上来了很多返校的大学生。一个年轻的母亲带着自己两岁的儿子,坐在他们中间。
  • 前不久看到一则美国故事:感恩节的前夕,芝加哥的一家报纸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 珊珊是我心头的一个痛。

      现在想来,我对珊珊的第一印象就不好。那天“新生报到处”人头攒动,珊珊甩着膀子走在前面悠哉游哉,而她年迈的父母提着大包小包跟在后头气喘吁吁。这个小姑娘长得相当俊俏,满脸稚气,一看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幸福得让人嫉妒。

  • 我有个外甥,读初中,平时喜欢打篮球。一到节假日,学校大门就关上了,住地周围又找不到一个篮球场。无奈,他只能将篮球放在网兜里,提着它,沿着山道往上走。山顶上有一个篮球架,也就是说,竟有半个篮球场,是供电视台发射部门的人锻炼身体用的,海拔近四百米,是我们这座城市最高的篮球架。我的这个外甥常常在山顶上的这半个篮球场上打球。某日,我对儿子说,想打球吗,我们先去爬山。他说噢。于是我们就向山上走去。这是个初春的好天气,山道上不时绽放出车前草那蓝色的小花朵,落了叶子的树木有的已经开始冒芽,我和儿子钻进树丛,想从那无路的地方上山。
  • 有一则小故事是这样的:
  • 前不久,美国一家网站,贴出这么一道测试题。假如你明天就要离开这个世界,请问:1、你打算给你儿子留下一句什么样的忠告?2、在最后一天,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3、你想带一件什么东西离去?
  • 隔壁班级的老师有急事要去处理,托我帮他照看一课。
  • 第一次登月球的太空人,其实共有两位,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阿姆斯特朗外,还有一位是奥德伦。
  • 斯特娜夫人,美国人,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语言学教授,毕业于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学。斯特娜夫人有个女儿,名叫维尼夫雷特。在母亲的训练下,女儿从3岁起就会写诗歌和散文,4岁便能用世界语写剧本。她的诗歌和散文,从5岁起被刊载在各种报刊上并汇集成书,博得了广泛的好评。
  • 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这个故事,启发我们该如何感恩生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