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欣赏 黄鹤楼

文思格
font print 人气: 698
【字号】    
   标签: tags: ,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简介】

崔颢(公元 ?─754),盛唐著名诗人。早期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来经过边塞之行,诗风变为雄浑奔放。明人辑有《崔颢集》。

【字句浅释】

解题:据说李白曾登黄鹤楼,本要题诗,因看到崔颢这首诗,便不再题了,还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就使此诗格外有名。黄鹤楼:在今武汉市长江边上。古代仙人子安和三国时费文伟都曾驾鹤来此。昔人:过去的人,这里指骑鹤的仙人。历历:一个个清清楚楚的。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来逐渐被水冲没。烟波: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

【全诗串讲】

乘着黄鹤,仙人们一个个早已飞上天。
仙去楼空,这里只有黄鹤楼留在人间。
从那以后,黄鹤就再也没有返回楼前。
千百年来,楼上只见白云飘忽空悠然。
晴空碧江,汉阳城的树木都历历可见。
花草茂盛,在江中鹦鹉洲上绿成一遍。
黄昏日落,思念家乡不知在何处哪边。
烟波浩缈,面对长江心中有阵阵忧烦。

【言外之意】

神仙们走了,后人看不见。但与神仙故事相关的事物却可能留在人间,时时提醒后人,使他们对生命的由来和归宿有进一步深思的余地。诗人在重温神仙故事之余,向自己发出了家乡在哪里的疑问。其实人们对家的恋念和执著,可能都反映了生命的深层意识中对回归生命本源的追寻。仙人们走了,当然是回到他们永久的家。

而作者和读者却想起了自己在人间的这个暂时的家。如果有人也因此而想起了自己永恒的家,则黄鹤楼也不枉自在江边独立千年了。人有回归的念头,那就是有希望的人。有希望的人心中也就没有那样多烦恼和忧愁了。

神仙故事代代传,千年百年到今天。信有信无人心异,有无全在一念间。

【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陈陶(约812年—约885年?)字嵩伯,晚唐著名诗人。其诗“无一点尘气。于晚唐诸人中,最得平淡”[1],《陇西行》为其传世名篇:“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伶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2]大中时,游学长安,后隐居南昌西山。有诗集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全唐诗》存录其诗二卷[3]。
  • 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麂翁。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
  • 刘禹锡(772-842)是中唐诗人。 由于受王叔文“永贞革新”的牵连,公元805年,他被贬往郎州(湖南常州)任司马。九年后,四十多的刘禹锡才被召回长安。听说玄都观的千数桃花,开得很好看,就和朋友去观赏,并写了首《游玄都观》的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 】【楔子】“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唐朝文化的灿烂,今人只能透过唐诗与壁画遥想一二。有幸台湾舞蹈界耆老刘凤学,自一九六五年开始,重建失传以久的唐朝乐舞,透过她的寻唐之旅,我们得以突破时空距离,感受盛唐的艺术光芒。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当来到水的源头时,不妨席地而坐,仰看白云出岫在蓝天漂浮,一片宁静祥和中,却蕴含了无限的变化,勃勃的生机。一切都是那么玄妙,那么自由,在清风白云间,看起来好像什么都没有,其实什么都有了。
  • 在唐代艺术中,小令词的清空,和水墨画的淡远,可说是互为辉映的双璧。而词人又兼画家的张志和,是结合了这两宗艺术的高手。这阙词通篇只有二十七个字,给人的感觉却像是一幅江南水乡泽国的渔歌图。在整个天地间,人、花、鱼,鹭,一切都被斜风细雨所笼罩了,万物都各自消失了他们的边界,而成为浑然的整体,象是古代画的水墨晕染。
  • 这是一首祝酒歌。前两句说敬酒,后两句是祝词。金屈卮是一种古代名贵酒器,用它来敬酒,以示尊重。
  • 墨林漫步:唐诗佳句
  • “郑公樗散鬓成丝”其实是一句反语;杜甫在之前写给郑虔的诗中曾说:“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这样有才学的人,却被贬官到台州担任司户参军。杜甫担任的左拾遗也是从八品,所以才会拮据到“朝回日日典春衣”的窘迫境地。所以这首诗替郑虔及自己鸣不平。“万里伤心”与“百年垂死”,表面说的是郑虔,这何尝不是杜甫自身的写照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