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文/田中喜美子
font print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我要买!我要买!”K小弟站在超市的货架前,双脚乱蹬,哭个不停。手上抓着自己从货架上拿来的零食糖果盒。盒内是一条口香糖和附赠的玩具。搞不清楚是为了买口香糖还是买玩具,反正就是一个“附赠玩具的零食”。

“不行,昨天不是也买了!”妈妈一边这么说,一边感觉到周遭有冷冷的眼光。可是K小弟怎么都不肯动。妈妈情急不已,眼睛确认着纸盒上标签的价格,“真拿你没办法。呶,只能挑一个……”然后把零食放进购物篮内。就这样,K小弟今天想要的东西得逞了。

只要哭闹就有糖吃
K小弟的妈妈,事后说出当时的心情:“我也知道不行照孩子的话去做。但在别人面前哭得如此大声,我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总觉得四周的人会认为我是一位糟糕的妈妈。”

像K小弟的妈妈一样,太过在意旁人目光而受制于孩子,到底是为什么?孩子一哭便言听计从的母亲,总是培养出爱撒娇的孩子。碰到孩子撒娇,很多父母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对于缺乏应对自信的父母老是会担心,深怕别人认为自己是“把孩子惹哭的糟糕爸妈”。

阅读育儿书或育儿杂志,常看到上面写着:“物质欲望是与生俱来的”或是“接受并满足孩子的要求,可以促进彼此的信赖感”。读到这些观点的妈妈,理所当然认为,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是接纳孩子的想法,这并没有错啊!这么一来,对撒娇就可以得到东西的孩子,从此便学会“哭闹就有糖吃”。妈妈大概没有察觉到这样的因果关系吧!

因为几百块钱而引起骚动,不如买给他算了!每次都百依百顺,就会培养出爱撒娇的孩子。给他一切他想要的玩具,使孩子的想像力贫乏,我经常看见一到二岁的孩子玩卡通玩具。这时期的孩子不会自己选择玩具,一定是妈妈为他挑选的。不过到了两、三岁开始懂得说话,孩子就会“买给我、买给我”,吵着要买零食或玩具了。

像K小弟的妈妈一样,孩子想要什么便轻易买给他,所持的理由是:“如果说不可以,孩子会撒娇,真令人伤脑筋。”同时妈妈也认为,孩子喜欢的东西很可爱,所以买下没有关系。现在的妈妈们是与卡通玩具一起成长的世代,几乎都对卡通玩具缺乏抵抗力。十年前,孩子们一起玩游戏,他们向往的往往是在澡堂内泡澡,或是挥舞着树枝当武器扮成英雄。虽然眼睛所见的英雄形象与现实相差甚远,但孩子却可天马行空,依照自己想像的方式玩耍。

即使如此,现在的孩子也不玩这些了。他们向往电视节目出现的英雄,头一个希望买的玩具就是这些卡通玩具。现在市面贩卖的东西可说一应俱全,与英雄同款的手枪、刀剑、饰品与服装等等,琳琅满目。只要将这些东西集于一身,摇身一变就是英雄了。

偷人东西毫不羞愧
乍看之下,这种情形反映出现在孩子的得天独厚,但是给他一切他想要的玩具,终将剥夺属于他们的想像空间,或驰骋在幻想世界的乐趣。加上玩游戏等同于“买现成玩具”的习惯,将恶性循环培养出重物欲的孩子来。

毫不在乎地拿朋友东西还平心静气宽容以对,将养成“偷窃”的习惯。以名校著称的F学园与T学园,最近发生了好几起偷窃事件。到底是什么样的孩子会做出偷窃的行为呢?若是学校成绩落后的孩子以偷窃寻开心,或有家庭问题而情绪不稳定的孩子偷窃成瘾,那还算情有可原。但最近频频出现的偷窃个案,却是“功课好的孩子”、“普通的孩子”。

小学五年级生T小弟,每天上学都带着一枝刚买的粉红珍珠原子笔。一天,那枝心爱的笔在铅笔盒中不翼而飞。“心有所疑”的他对E小弟说:“你的铅笔盒借看一下。”果然不出所料,遍寻不着的原子笔就在E小弟的铅笔盒里。T小弟这么对他说:“这,不是我的笔吗?”“啊,这样啊!”E小弟回答道。T小弟故意开玩笑地朝E小弟的头敲了一下说:“你拿了!”就此了事。

几天后,那枝原子笔再度失踪。T小弟在20分钟下课时间前,对着全班同学说:“我的原子笔又不见了。知道的同学,请在下课时间放回我的笔盒里。”下课时间结束后,T小弟马上检视自己的笔盒,果然原子笔好端端地放在里面。第一次很清楚是E小弟拿的,可是第二次是谁拿的却完全不知情。原子笔确实是物归原主回到T小弟身边,但是,这件事就这样尘埃落定好吗?

买个不停的用钱方式
对于“不过是小学生拿了原子笔等等之类的小事……”用乐观的心态看待,我深深以为不可。拿别人东西毫不羞愧,这种心态的萌芽,其实根源于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给予超过需求的零用钱,只会麻痹孩子的金钱观。便利商店有贩售孩子眼中非常热门的卡通玩具游戏卡。这种游戏卡以五张为一组,里头到底放了什么游戏卡,不到拆封那一刻绝无法知晓。孩子们花掉零用钱与压岁钱,买了好几十张游戏卡,有时拿给同伴看,有时彼此交换,以此为乐。可是因为游戏卡种类非常多,有些孩子便到处搜寻还没到手或价值稀有的卡片,一直买个不停。

这样的用钱方式,真令人担心。但更教人担心的是,孩子将这些卡片带出门,不论是特意收集或较冷门的卡片,都可以很轻易地丢掉,甚或转送身旁的孩子。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小学生经常身上带着数百元零用钱。比其他孩子带更多钱出门的孩子,常会用“请喝饮料”的方式邀请朋友一起玩。他们聚集在校园玩耍,肚子饿了直接到零食摊买吃的,绝不忍耐到晚餐时刻。

Y小弟的妈妈是在公司上班的职业妇女。因为工作关系,常会延迟回家,所以妈妈平常给Y小弟两张千元大钞,带在身上以备不时之需,晚上肚子饿了可以到便利商店买便当。

一天,Y小弟到朋友E小弟家玩耍。E小弟的妈妈做了可口的蛋糕,请Y小弟品尝。Y小弟非常开心,一直说:“好吃!好吃!”因此,E小弟的妈妈为Y小弟把蛋糕包起来,让他提回家。傍晚,E小弟带了一盒章鱼烧回家。E小弟的妈妈心里觉得很诧异,因为她并没有给他零用钱,于是问他说:“那盒章鱼烧,是怎么回事?” E小弟回说:“是Y小弟感谢送蛋糕的回礼。”E小弟的妈妈,晚上打电话给Y小弟的妈妈,说了这件事。“哎呀!您别客气,不过是一、二百元的小事。”她悠然自得地回答道。

根据调查指出,东京都内小学六年级生的零用钱,每月平均二到三千元。这个金额或许可以证明,小学生平时购物消费已成为理所当然的事。◇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复活岛上的石像,举世闻名。可是,一般人大概不清楚,复活岛上共有887个石像,大小不等。其中,280座石像昂首而立,远眺天际;另外100座左右,散落在道路两旁,显然是正在运送途中。其他半数左右的石像,聚集在雷诺瓦瓦谷采石场,正等待启运。

  • “你妈怎么那么不一样啊?”

    第一次被人家这样问时,我还以为是我的耳朵出了问题,或者那只是个玩笑。大概是从小就跟在妈妈身旁的关系,习惯了妈妈的方式,我以为天下的妈妈本就都是这样的。

  • 寂琦从小是我亲自带大的,有一段时期我因工作需要,给寂琦找到一个非常好的保母,但寂琦就是不肯接受保母。因此,不论我做什么或到哪儿,总是带着寂琦,或者由寂琦的爸爸接班照顾。
  • 不知从何时候开始,书在日本已经从“理所当然该读”变成“不读也无妨”。

    有些人也许会抱持冷静的态度,接纳时代所造成的变迁,但是我完全站在反对的立场。我坚决认为,读书并非可做可不做的事,而是应当养成习惯的“技能”。

  • 针对“为什么必须读书”的问题,我一定会先回答“因为读书是塑造自我的最佳方法”。自我形成的过程是非常快乐的,能够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创造自己的世界。
  • 新闻文化的沈沦,是以刺激、戏谑、怀疑和微不足道的“垃圾”共同展现?英国文化研究学者史都华‧艾伦于2004年再版的《新闻文化》(News Culture)一书中,回顾20世纪英国和美国多元新闻论述发展历程,也探讨21世纪新闻事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 谈到一般人跟新闻媒体的关系时,常会想到一系列不同的类型。在这些类型中,昏昏欲睡、蛮不在乎的沙发马铃薯(couch potato,边看电视、边吃东西的人)是一个极端,而过度活跃的新闻迷(news junkies)则是另一个极端。可想而知,大部分的新闻消费者都位于中间地带,尤其是在谈到电视新闻的时候。在英美两国,电视新闻很明显的是最受人欢迎的新闻来源。
  • 从18岁起,我每天工作平均超过12小时,我比同辈更勤奋,总是比部属、比学生更认真。因此有人如此形容:“彭怀真是龟兔赛跑中的兔子,跑得很快,只是他用乌龟的勤奋持续跑。”
  • 适度、适当的中庸之道
    这个标题也是本书的主题。

    意思是说,如果想同时让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就不该强迫自己凡事一定要得到满分,而是维持适度的努力、保持适度的成功,这才是无上的秘诀。

  • 生命的体验显现在生活之中,生活是日日都在进行的,因此针对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以及面对生活的态度与动力,是父母在执行家庭教育及教养的重要课题。孩子年幼的时候是奠定生活能力的最佳时期,生活好习惯的养成要靠父母的把关及涵养,因此父母要经常在职进修、充实自己的亲职知能,以传达正确的教养信念、知识,并且展现有助孩子正向发展的亲职行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