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谈
落榜士子痛骂考官  因何转运金榜题名?
自古以来,在科举考试中名落孙山的不计其数。落榜考生中也有骂考官的,破口大骂考官之后,也有人转运再登金榜的,是怎样的“运气”呢?
怎样利用“三伏” 转变日日成好日?
什么是“三伏”?意指什么呢?怎么推算的呢?三伏反映什么中华传统文化呢?
【人间云游】大诗人白居易  生生劫劫誓为佛弟子
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也是唐代存世诗歌最多的作家白居易为何生生劫劫誓为弥勒弟子?他歌颂竹之德,和他的人生修行展现怎样的对应关联?
现代最惨绝的水库溃坝灾难 怎就发生在中国
现代最惊人的人为科技灾难,惨绝人寰的河南板桥水库溃坝事件,死去二十三万多人,一千多万人失去家园。伤亡比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更严重!为何最惨的溃坝灾难发生在中国?
【涛哥侃封神】第二回 冀州侯苏护反商(上)
苏护想:如果我不把女儿送到宫里去,纣王肯定怪罪,但如果我把女儿送进宫里,以后昏君有什么失责之事的话,天下人肯定耻笑我。
【涛哥侃封神】第一回 纣王女娲宫进香(下)
《封神演义》很紧密,每一个章回有它背后的故事,里面在讲一种生命的故事,只不过我们能否读懂它?
【涛哥侃封神】第一回 纣王女娲宫进香(中)
《封神演义》讲的是神仙的更替。神仙的更替没有从夏朝开始,是从商朝开始演义的。“夏、商、周”的兴起、衰败,是一个铺垫。
三门峡大坝(也称三门峡水库、三门峡水利枢纽),是中共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因而别称“中国第一坝”。为何此工程“完工之日,即是祸害的开始”呢?
郑国渠奠定秦一统天下基础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战国时代关中的郑国渠,汉代南阳太守召信臣所兴灌溉沟渠,取水之利,如何兴国富民?
仁民爱物 止于至善
古语云:“天地之大德曰生”、“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古人认为上天造就万物并赋予其美好的德性,为其制定了法则,生成万物一片仁慈之心。
古人论持节
持节就是保持气节。他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品质,表现为坚持正义,在强大的压力面前也不屈服的顽强精神。
端午英灵屈原和伍子胥都是荆楚之人,都是忠谏之臣,也都在五月五日赴义。逆耳忠言有利于行,他们的精神对今天的人是否也有忠告的警示作用?
依据李时珍的钻研,各节气水有不同的妙用。立春、清明二个节日的水是“神水”;五月五日端午节的节气水又有何效用呢?
纯净而坚定的人生信念——持之以恒
古人云:“勤学似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荀子《劝学》篇:“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以学问之道,贵以专,贵在恒,“学不可以已”。
黄历五月五日为什么称“端午”?
端午节是黄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是民间三大传统节日之一。可是五月五日为何称“端午”呢?这其中有中华文化的重要元素,传统的珍宝。
文姬归汉凄又美(3)
这篇《胡笳十八拍》完成后,在中原地区广为流传,其中若干句子大有《楚辞》的余韵,像第八拍中的“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神何殛我越荒州?”这样的句子跟屈原的《天问》何其相似?在人力无可奈何之余,似乎只有无语问苍天了,而这种出自内心深处的诘问,其中悲愤之情难以遇阻,可以说是一字一泪,句句无不扣人心弦,读来真是震撼人心。
文姬归汉凄又美(2)
蔡文姬,关于她的容貌,文献上几乎没有提到,不过人的青春短暂,岁月总会在面容上留下痕迹,女人尤其如此,所以纵然拥有羞花闭月之容,沉鱼落雁之貌,也难以抵挡岁月的销蚀,但是一个人,尤其是女人的资质跟素养,却是经过岁月的累积,就像酿酒一样,越陈越香。
城市中的神殿——另类神殿故事
在佛教道教出现以前,中国民间一直流传着各式各样的修炼传统,到宗教广传之后,这些民间传统也不曾中断过,只是因为它们流传的面积不大,通常都是师父带几个徒弟进行修炼,所以并没有引起世人太大的注意,直到修炼者圆满得道,或师父偶尔显露点真迹时,才恍然知觉,其实神就在人中。
文姬归汉凄又美(1)
《胡笳十八拍》的作者是蔡琰,字文姬,生当东汉末世董卓擅权、跟曹操崛起的时代,她是东汉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蔡邕(邕,音庸,意同壅)的女儿,而蔡邕据史传所载是周文王之子蔡叔的后裔,因为受封蔡国,于是就以封邑为姓。
城市中的神殿——中世纪正教昌盛 教堂庙宇林立
进入纪元的前后,遥远古代的神祇随着文明的没落而逐渐淡出人类的记忆当中,而另一方面,中外陆续出现几个觉者。觉者们教人修炼向善,奠定未来理解正法的文化,他们的门徒创立了宗教,为其信仰的流传奋斗不懈,终于使这几大正教成为社会的主流信仰。
儒雅的大明朝文人(下)
明朝的整个教育体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完备的一个朝代。因此,在这种教育体制下造就出来的人才也一直被后世所称道。
箫的人文情结
“天人合一”是道家的宇宙观,儒道文化是中国的本土文化,也缔造了华夏文人的修为准则,而箫所体现的内涵与其非常契和。中国古人们希望通过“敬香吹箫”达到“天人感应、理气和中”的修为境界。
诗境与心境
在正统文化的影响下,历史上杰出的诗人们以睿智的思想、哲理的思维感悟人生,以美妙、凝练的语言使人们产生心灵的共鸣,启迪人们追求真理,升华道德,回归人的本性和良知。
儒雅的大明朝文人(上)
明太祖朱元璋戎马得天下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太祖敕令京城设立国子学堂(国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或称太学),令九品以上官员的子弟及民间通文义的少年俊秀到国子学堂当学生。天下平定后,太祖诏令恢复科考制度,各府、州、县考选秀才及举人入国子学。并特地赐给少年举人(14岁左右)李扩、赵惟一、董昶等衣服蚊帐等日用品,其中特别聪慧的李扩等人还被召入文华殿及武英堂说书,太祖谓之曰“小秀才”。
超现象中医奇验  超空间诊疗
东晋、刘宋时人徐熙之无意中得到扁鹊医经,一门数代学了神医之学,妙手回春。在徐家数代医病的医例中,有些非常“超凡”的诊断治疗,证实病在另外空间、肉眼看不到的空间,显示中医学超现的神奇。
古代邻里故事几则
我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以道德和伦理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邻里关系。
向神祈祷为何不灵 自求多福怎么求?
向神祈祷为何不灵? 唐宪宗曾问宰相李藩道:“祭祀神明穰灾祈福的做法,真实可信吗?”“自求多福”怎么求?《诗经》怎么说?
谏臣善谏的一句好话扭转乾坤
直言之臣似针砭,直言又善谏之臣则是针砭中的美玉瑰宝。本文举了两个智慧善谏的例子,成人之美又达到起死回生的作用。
超现科学的神功 中医妙手回春实证
中华古代医学水准是现代的实证科学望尘莫及的。西医解剖人体,也找不到、证实不了经络气脉的存在。然而,经络气脉实实在在存在于人体中,而且历代有许多名医神手的医例流传下来。
不耍“尔虞我诈”实话实说 救下二国人命
楚庄王围攻宋都,已经窥知对方城中之人“易子而食”,楚军胜券在握了,却仅仅因为一句话弃攻,班师而返。什么话有这么大的力量,为两国迎来和平令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