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说:女孩小馨(1)

作者:宋唯唯

女孩小馨的故事。(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353
【字号】    
   标签: tags: , , ,

小城里的初秋,浓金色的下午。阳光在沿街的小楼背后照耀着,光全落在了长河里,树上的风,低低地从河上吹过,拂起水面上的粼粼金波。街上没有几个人。小饭店的门楼下,女孩子头扎着头,正在窃窃私语,双手有口无心地择菜、剥蒜瓣,拔鸡毛。大灶上的蒸笼里,细蔑竹格朝天空着,午饭时的扣肉、粉蒸南瓜,荷叶眉豆,都让人买走了,空格子却没人想收拾。空气里隐隐地叫人觉出冷天的气息来,然而阳光还是燥热的,带着蒸腾的热湿的水汽,黏膜一样地罩在空气里。小猫小狗,都趴在树荫下的沙窝里。午后的小城,寂静无声,满目充盈,仿如午夜时分,沉在水缸里的圆月亮。

下午三点钟放学了的孩子们,从背街的小学里一拥而出,远远地传来声音,很快大街上便热热闹闹的了。他们的书包起先还好好地背在背上,跑了不一会儿,便百般厌弃的拖在地上了。他们穿着露出胳膊的短袖衫,却一律套上长裤子,脚上穿着新找出来的棉袜,却又人人套一双凉鞋。女孩小馨走在他们的中间,她穿着一件粉红色的灯芯绒长背心,罩着白色绣花小衬衣,青鸦鸦的头发落到肩头,早晨梳好的辫子,此时散了。她生着一双飞入鬓际的丹凤眼,脸颊,腮角饱满,太阳照着她的头发,落下绯红的光芒。许是因为穿的多,她的脸沁出融融的汗意来。

她抱着书包,一群小姑娘挤在一起慢慢走着,被围在中间的秦思雨飞快地一页一页翻着一本画插图的《木偶奇遇记》,有的人没有来得及看清楚,便尖声尖气叫起来。在她们的身后,一个男孩由哼哈二将陪着,跟着她们的影子慢慢吞吞地移。秦思雨手上那本书是中间那个男孩──孔思涵的。他的爸爸在省城打工,常常会给他寄童话书来。他拥有别的孩子们都没有的资本,便变得骄傲而小气起来。向他借一本书,关系不好不行,时间长了不行,借了不还更不行。他的每一本书的扉页上都用红笔签下大名,墨汁淋漓地写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如果不还,全家死完。”然而,他本人却是害羞的、嘟囔的。三个人走到油炸点心的小摊前,便停下来,一人要了一只炸火腿肠。

这群女孩们慌乱地将书翻完了一遍,里头那个调皮又良善的长鼻子木偶,那只慢吞吞的蟋蟀,还有蓝色的仙女,哦,慌慌张张地看完了一遍,心里不但不觉得快乐,反而生出了怨火。她们聚成一团,嘀嘀咕咕地不知在说什么,一边说还一边愤愤地朝孔思涵他们飞飞嘴巴,闭闭眼睛的,这里的小女孩都有一个通常的习气,若是要表达她们的不喜欢,便定定地看着那个人,老气横秋地翻翻白眼,紧紧地朝那人闭着眼睛。秦思雨怒气冲冲走过来,将书往孔思涵怀里一塞,毫不讲理地说:“还给你,还给你,留着老了压棺材,好吧?”

书的小主人正踮起脚来接过他的那根火腿肠,愕然地看着躺在地上的书,低头站在那里,手里还难为情地举着一根火腿肠。

小女孩们的恶毒得到了发泄,便笑嘻嘻活泼泼地各自散去。小馨和秦思雨两个,手牵着手往家的方向走,不约而同地回头看着他们,三个人依然站在小摊前。秦思雨笑着,泼利地摇着她的手,道:“气一气那个小气鬼。”小馨挣开了秦思雨的手,转身跑到小摊前,蹲下身子将那本《木偶奇遇记》拣了起来,吹吹书面子上的灰,伸手递给它的小主人。孔思涵换了一只手举着那根油炸火腿肠,在衣服上揩揩手背上的油,伤心地接下书。

秦思雨奇怪地看着小馨,两个小女孩走了一会儿,她突然怪怪地开口问道:“小馨,你是不是喜欢孔思涵呀?”秦思雨这个女孩子就是这样的,才9岁大的一根小人,就老说些大人的话。也是难怪,她家里一个妈妈,还有两个双胞胎的姐姐,天然的小型女儿国。妈妈来往的都是些艳情妇女,在小城里酝酿和传播私情流言,是她们责无旁贷的义务。于是,耳濡目染间,讲讲小话,传传私语,说说蒙昧的事体,是她家的女孩子最擅长的。秦思雨和她的两个双胞胎姐姐,生的惟妙惟肖像母亲,小小的个头,玲珑的身段,窄细的狐媚脸,淡黄眉,双眼皮,三角眼,尖尖的嘴,说话时,眼波流转地四下扫一圈,脸轻轻地贴过来,嗓门却是极高极细的。你看着这样的女孩子,会发现她们就是天生的小妇人,鲜艳的,妩媚的,情感丰盛的,骨子里隐着一种不自知的忧伤和风情。走在小馨身边的秦思雨,穿着母亲的一件印花衬衣,花花簇簇的全扎在绒布裤子里,突兀着两条螳螂似的细细的腿,她生着一头乌鸦鸦的好头发,全都梳起来,笼在一只坠亮钻的黑丝网里,总之,打扮的全是照着妈妈的样式。小馨伴在她的身边,搭眉搭眼的,脑门上的头发黑纷纷地垂着,看着还是混沌未开呢。(待续)@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他们是一对小兄弟,生活在平原上一个叫做潘渡的小村落里。哥哥叫潘霄霄,弟弟叫潘乔乔。有一条长长的水波粼粼的大河,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流过来,经过台上的人家。河上曾经走着很多很多小船的,如今都不见了,因为划船的男人们都出门打工去了。
  • 他们回到家,隔壁的丫头念珠儿蹲在她家菜园里缛草,篮子里装满碧绿的刀豆。太阳晒得她一身的油汗,小脸埋在瓜藤的大叶子里。头上缠绕的红绿色的绒线,乍看以为一朵花开,再看才知道是那个丫头的辫子。
  • 渐渐暗下来,台上的禾坪上跑满了熏艾草的烟气,耕了一天地的水牛就惬意地站在艾蒿的烟雾里,小蚊子团团地在头顶上飞。家家户户的炊烟里都散发着新麦饭芳馥的甜香气。妈妈正在瓜藤前摘南瓜花,金灿灿的小花朵缀在黄昏的篱笆上,整整一个夏季都勤勤恳恳地开着,花苞儿连蒂掐下来,放在铁锅里炒一炒,盘里碗里都开满了花。霄霄埋怨妈妈说:“一天到晚烧伙烧伙的!我们今天都吃了八九餐了,你这时候又烧伙!”孩子们就是这样的,正经吃饭的时候不见人影,他们玩得饿了,就飞快地跑回家,拿饭杓往粥盆里舀一瓢粥,仰起脖子一口倒下去,继而飞快地跑了,照他们看来这就是吃了一餐。
  • 夏三伏天,按着平原上的风俗,出嫁的女儿都要归去娘家歇暑的。所以,宵宵和乔乔每年夏天,都会坐船去下江的外婆家,住到梨子黄的时节。然而,在孩子们的记忆里,那是多么遥远的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啊,坐船去下江的日子,是枝繁叶茂的时光里的一簇,今年夏天来到时,他们都已经忘记了去年夏天的故事了。
  • 二天,小舅舅领着他们去果园出梨子。繁枝密叶间挂着一只只青皮大梨子。往年梨树底下外婆总要点上豆子,夏天里的树叶本来就不透光,再生着一行行矮矮的绿豆苗,孩子们从来不敢进来,总怕里面有蛇。今年呢,梨子树下干干净净,干燥的白土平平展展,赤脚走上去,不知几多惬意!小舅舅和他们躺在树底下的草席上,欣赏他的女朋友的照片。女朋友是一个鹅蛋脸的少女,穿着一身水红裙子,一双眼睛清凌凌的,抿着嘴微笑。小舅舅问:“觉得么样呢?你们看呢?”
  • 样快乐的日子转眼间就过到了八月底,他们要回潘渡去啦。说到要上学,两个孩子又激动起来,他们又风风火火地催着妈妈,回家吧回家吧!仿佛留在外婆家,9月1号那样令人振奋的日子就永远到不了似的。于是,他们依然在一个清晨出发,启程回家了。小舅舅一路送到船码头,笑嘻嘻地叮嘱外甥要戒烟。两个孩子在跳板上作势用力一蹦,跳到船上。回头再看小舅舅,他独自一人站在高高的码头上。
  • 腊月十六到了,一整个白天,霄霄和乔乔就守在渡口,看着寒风里从江面上飘来的船,上岸的人群里都没有爸爸。黄昏里他们回家来,妈妈在堂屋的火堆上做饭,冬日,每家每户的梁上都悬着两股麻绳,挂着两只铁钩,吊上一只水壶,下头是烘火的火塘,人们围着火喝茶,闲话。吃饭便吊一口双耳小铁锅,腊肉是现成的,切下去,舀一杓红酽酽的辣酱,加水,煮开了,下些水灵灵的青蒜,菠菜,紫菜苔。大人们难得这样轻闲,便端了一个小酒盅喝点酒,小孩的筷子在里头胡搅蛮缠良久,末了却悻悻地夹出一根光光的肉骨头。妈妈说:“人这时候该在路上了,今晚可能就该到家了。”
  • 深秋,地里的庄稼谷物都熟了,妈妈忙碌得弯下腰就没功夫直起来。她披星戴月地割完田里的稻谷,棉花又要赶在秋雨来到前,从枝头拣起来。棉花田长长地一垄一垄,从这个村子连到另一个村子,妈妈天不亮就起来了,在灶上点灯烧饭,她吃过了,将饭菜给孩子们温在锅里,腰里系着一个围裙便下田去了,霜天的残月,待出太阳才渐渐褪去。雪白的棉花一朵朵从棉托上摘下,壳底的棉絮,一丝不苟地摘净。一整株花累累的棉花,便须得摘上半个时辰。常常是一青天过去了,妈妈一垄田还没走完。天边的弯钩月又明晰起来,妈妈在月光下背着一个大包袱回家来,再也没有力气唱丧歌,也没有力气编派爸爸了。
  • 色刚刚泛青,残星还没褪去,老祖母就柱着枴杖来了:“黑狗到屋了罢,我半夜听见台上的狗子吠吠的匡,就晓得他回来了。”然而,这个通灵的神婆子,眉色间有张皇的神情,她拄着枴杖,快快地走在儿媳妇的房门口,伸头伸颈地朝里看,冬天的大床上没有挂蚊帐,老祖母一眼便看见了一个包着白纱布的肿冬瓜似的脑瓜,不是她的黑狗又是哪个?她扶着门,眼泪汹涌地冒出来,瘫坐在门槛上,哀告地哭起来:“天啊菩萨啊,我一生里天天烧香拜菩萨敬祖宗,我做了么样丧天害理的事呵?要把我的儿害成这样?难怪我半夜里心就慌慌跳啊,可怜我的儿一个出门讨生活的伢啊,好生生地出门,怎么就给我还回来这么一个人啊.......”
  • 天来了,早上才拉开门闩,雾气凉浸浸地漫进屋来。太阳一照,就散了。天变得高了,蓝了,棉花般的云朵飘着。秋天的到来令孩子们的心头充满了神奇的恬静。台上的女人们却变得幽怨起来,见了面就喋喋不休地相互打听:“你家的男人什么时候回来过年?”其实,年不就是守在腊月的尽头吗?能什么时候回来呢?问的真叫没道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