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因地造船 南北地杂船风貌

作者:宋应星 译者:汪水

天工开物。(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765
【字号】    
   标签: tags: , ,

【编按】《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后有日、英、德、法、俄等译本。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并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图,描绘了一百三十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特分节刊登,以飨读者。

车船第九卷──杂船

长江、汉水上的课船。船身狭小而修长,船上有十多个舱,每舱内只容一人卧息。船首及尾部共有六个船桨,另有小桅帆一座。船在风浪中靠这许多桨推动划行。如果不遇逆风,一昼夜可顺水行四百余里,逆水也能行一百多里。本朝(明朝)盐税以淮安、扬州收缴的数额颇多,故设此船运送税银,名曰“课船”。旅客要想抢时间办事,也租用此船。其船行路线南自江西的章水、赣水,西自湖北的荆州(今江陵市)、襄州(今襄樊市),到达江苏的瓜埠(今南京东北)、仪真(今仪征)为止。

三吴浪船。在浙江西部到平江府(今苏州)之间纵横七百里内,尽是弯曲的深沟、小河,上面行驶的“浪船”(最小的叫“塘船”)多得可以十万计。乘船的人不分地位高低而来往于各地,以代替车马或步行。即使是小船,也都在上面建起有窗户的堂房,材料多用杉木。人与货物载入其中,船的两边不可有一石的偏重。否则船便要倾斜,所以也俗称为“天平船”。这种船往来于七百里水路内,有些图安逸、讨方便的人,租浪船一直向北到达通州(今北京通县)和天津卫(今天津市)。沿途只有到镇江要横渡一次长江,待江面风止时过江。再渡过运河上的清江浦,沿黄河的浅水逆行二百里,进入大运河的闸口,以后便是安稳的航路了。长江上游因风浪太大,浪船是永世不能去的。此船的推进力全在船尾,有一支巨桨,由二、三人摇动使船前进,或靠纤绳在岸上牵拉而走。至于风帆,船的行走完全不依靠这块小席子。

浙东西安船。浙江东部从常山至杭州府的钱塘,钱塘江流经八百里直接入海,不通别的航道。所以这种浙东西安船从常山、开化、遂安等处的小河航起。至钱塘而止,无须再改别的航道。这种船用箬竹编成的瓮状圆拱形的棚作为顶盖,缝布作帆,高约二丈,以棉绳张帆。当初用布帆是因为钱塘有海潮涌来,紧急时可很容易地收下。但也未必尽然,因其用费似比竹席要高,总之很难理解为何用布帆。

福建清流船、梢篷船。从光泽、崇安两县的小河开船,到达福州洪塘而止,再往下的水道池是海路了。清流船用以运载货物、客商。而梢篷船形状大,正好可供人坐卧,都是富贵人家用的。这类船都是以杉木作船底。沿途浅滩岩石甚险,常使船破损,遇到船破便急忙靠岸,搬出货物并堵塞漏洞。船尾不使用舵,而是在船首安一巨桨,调转船头使之改变方向。每次都要有五只船结队航行,经过险滩则四只船的人都用绳索拉前一船的船尾,以减慢速度。船工成年即使是寒冬也不穿鞋,以便涉水。其风帆竟是挂而不用的。

四川八桨船等。四川水源本来与长江、汉水相通,然而从四川来的船,行至荆州(今湖北江陵)便止,再往下就要换船。要从相反方向逆水去四川,从夷陵(今湖北宜昌市)进入三峡,要靠拉纤。拉纤的人将巨竹破成四片或六片,用麻绳接长,名曰“火杖”。船中鸣鼓有如赛船,拉纤的人在岸边山石上听到鼓声时一齐用力。中夏至中秋,四川涨水封峡,便会有数月停止行船。此后江水消褪,方通往来。在新滩(今湖北佑归)江面上有几处极其危俭,这时人和货物都要在岸上运行半里路,只剩下空船在江里行走。四川八桨船的形式是中阃圆而首尾尖,为了防备滩浪。

黄河满篷船。从黄河进入淮河,再从淮河逆行至河南汴水时用这种船。造船材料用楠木,工价颇贵。大小不等,大船载三千石,小的载五百石。顺水航行时,在船头与船身之间横架一梁,梁上安两个巨桨,人在船两边摇动此桨使船行进。其船锚、缆绳、纤绳及帆等形式,均与长江、汉水上运行的船相同。

广东黑楼船,盐船。北从广东南雄航行,南达省会广州。再往下则从惠州、潮州(今潮安)通往福建漳州、泉州时,便要在海道出海口乘海船了。黑楼船是达官贵人所乘,盐船砸载运货物。船的两侧有通道可以行人。其风帆则以蒲编织成,船上不立独桅杆,而是以两根立柱悬帆,不像中原的船帆那样可以转动。逆流航行要靠纤绳牵拉,这是与其余各省一样的。

黄河秦船(俗名摆子船)。其制造多出于陕西韩城。大的载石数万斤顺流而下,供淮安、徐州一带使用。这种船的形式是首尾宽度相等,船舱和梁都较低平而不甚隆起。船顺黄河急流而下,用两旁巨桨摇动使之推进,来往都不靠风力。逆水返航时,拉纤的多至二十余人,因此甚至有连船也不要而空手返回的。

原文

舟车第九卷──杂舟

天工开物。(公有领域)
天工开物。(公有领域)
天工开物。(公有领域)
天工开物。(公有领域)

江、汉课舡。身甚狭小而长。上列十余仓,每仓容止一人卧息。首尾共六把,小桅篷一座。风涛之中,恃有多桨挟持。不遇逆风,一昼夜水行四百余里,逆水亦行百余里。国朝盐课,淮、扬数颇多,故设此运银,名曰课舡。行人欲速者亦买之。其舡南自章、贡,西自荆、襄,达于瓜、仪而止。

三吴浪舡。凡浙西、平江纵横七百里内,尽是深沟小水湾环,浪舡(最小者名曰塘舡)以万亿计。其舟行人贵贱来往,以代马车、屝履。舟,即小者,必造窗牖堂房,质料多用杉木。人物载其中,不可偏重。一石偏,即欹侧,故俗名天平舡。此舟来往七百里内,或好逸便者径买,北达通、津,只有镇江一横渡,俟风静涉过,又渡清江浦,溯黄河浅水二百里,则入闸河安稳路矣。至长江上流风浪,则没世避而不经也。浪舡行力在梢后,巨橹一枝,两三人推轧前走;或持缱(纤索);至于风篷,则小席如掌,所不恃也。

浙东西安舡。浙东自常山至钱塘八百里,水径入海,不通他道,故此舟自常山、开化、遂安等小河起,钱塘而止,更无他涉。舟制:箬篷如卷瓦为上盖,缝布为帆,高可二丈许,绵索张带。初为布帆者,原因钱塘有潮涌,急时易于收下。此亦未然,其费似侈于篾席,总不可晓。

福建清流、梢篷舡。其舡自光泽、崇安两河起,达于福州洪塘而止,其下水道皆海矣。清流舡以载货物、客商,梢篷船大,差可卧,官贵家属用之。其舡皆以杉木为地。滩石甚险,破损者其常。遇损则急舣向岸,搬物掩塞。舡梢径不用舵,舡首列一巨招,捩头使转。每帮五只方行,经一险滩,则四舟之人皆从尾后曳缆,以缓其趋势。长年即寒冬不裹足,以便频濡。风篷竟悬不用云。

四川八橹等舡。凡川水源通江、汉,然舡达荆州而止,此下则更舟矣。逆行而上,自夷陵入峡,挽缱者以巨竹破为四片或六片,麻绳约接,名曰“火杖”。舟中鸣鼓若竞渡,挽人从山石中闻鼓声而咸力。中夏至中秋,川水封峡,则断绝行舟数月;过此消退,方通往来。其新滩等数极险处,人与货尽盘岸行半里许,只余空舟上下。其舟制腹园而首尾尖狭,所以避滩浪云。

黄河满篷梢。其舡自河入淮,自淮溯汴用之。质用楠木,工价颇优。大小不等,巨者载三千石,小者五百石。下水则首颈之际,横压一梁,巨橹两枝,两傍推轧而下。锚、缆、索、帆,制与江、汉相仿云。

广东黑楼舡、盐舡。北自南雄,南达会省,下此惠、潮。通漳、泉则由海汊乘海 。黑楼舡为官贵所乘,盐舡以载货物。舟制:两傍可行走;风帆编蒲为之,不挂独竿桅,双柱悬帆,不若中原随转。逆流冯籍缱力,则与各省直同功云。

黄河秦舡(俗名摆子舡)。造作多出韩城。巨者载石数万钧,顺流而下,供用淮、徐地面。舟制:首尾方阔均等;仓梁平下,不甚隆起。急流顺下,巨橹两傍夹推;来往不冯风力。归舟挽缱多至二十余人,甚有弃舟空返者。

【注释】
◎课舡--运税银的船。
◎章、贡--章、贡二水,指今之赣江流域。
◎荆、襄--今湖北江陵、襄樊。
◎瓜、仪--瓜洲、仪真,今江苏扬州一带。
◎行人贵贱--有钱和无钱的行人。
◎屝履--步行。屝,草鞋,读费。
◎偏重一石--有一石(百斤)左右的偏重。
◎好逸便--好求方便。
◎通、津--通州和天津。
◎西安船一以浙江东部西安(今衢县)地名命名的内河航行船。
◎清流船--以闽西清流县地名命名的当代两用船。
◎梢篷船--航行于闽江的高级客货两用船,客舱在船尾,船工在船首摇动巨桨以使其航行。
◎清江浦--运河入黄河口,今江苏清江市。
◎没世--永世。
◎常山、开化、遂安--俱在浙江西部,为钱塘江各支流的上游。
◎光泽、崇安--俱在福建北部,为闽江诸支流的上游。
◎舣--读义,停船靠岸。
◎裹足--穿上鞋袜。
◎挽人--纤夫。
◎会省--即省会广州。
◎蒲--棕榈科蒲葵,产于闽、广,叶可作扇,干后纤维可作绳索。
◎缱--同纤。@#

──转自《新三才》

点阅【天工开物】相关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隐世2000年,在特殊的时代被重新发现,神秘的羊皮古卷,记载的是神的预言?为什么教廷却不敢承认它的存在?
  • 至今无解的神奇传承,目不识丁却能唱颂数百万文字的英雄史诗。西藏说唱艺人的背后到底有什么神力相助?
  • 蔓延中的疫情方兴未艾,人类在力寻出路之余,其实,还得回归原点,重新审思自古以来瘟疫的真实面貌,才能找到正解良方。
  • 江浙一带有一个人叫郑夷甫。他少年有为,令人羡慕。嘉祐年间,在高邮做官。后来遇到了一个有功能的人,可以推算人死的时间,没有不准的。郑夷甫叫他一算,原来自己只能活35岁。他一下子就开始感伤起来。有人劝他学一学《老子》或是《庄子》来给自己宽宽心。后来听说有一个和尚,坐在那里和别人谈笑中而圆寂。郑夷甫听了感叹说:“我不能长命百岁,那也要象这个和尚一样,也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到了那个日子前十天,他四处走亲访友道别。到了那一天,他沐浴更衣,来到屋外的一个亭子里,亲自叫人打扫烧香。就在挥手指画之中,突然就死了。
  • 中国的学术界对于梦溪笔谈评价极高。或是“知名度最高,影响最大,传播最广”,或是“我国古代科学的杰作,是世界科技史上的一份宝贵遗产”。然而,对照学者的评论与梦溪笔谈原文,我们不难发现,学者们一律对梦溪笔谈中记载的神秘现象避而不谈。其中原委,这里先不论。我们将整理出梦溪笔谈中记载的一些神秘现象,和一些现代科学置之不理的科学方法。
  • 《梦溪笔谈》中详细记载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的工艺过程。活字印刷的出现比西方约早400年。以下是书中所述的活字印刷工艺过程。
  • 当今有一个叫巴格思特的美国科学家发现牛舌兰花象人一样有感情。一千多年前,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讲述了一个虞美人草闻乐起舞的动人故事。
  • 阿胶
    编者的话:现在的人都认为现代科学很发达,是古人难以想像的。但从宋朝沈括所着《梦溪笔谈》中记载的宋朝以前在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生物学、医药学、考古、语言、史学、文学、音乐、绘画以及财政、经济等等的发现和成就来看,事实并非如此。通过介绍《梦溪笔谈》,我们与读者分享中国古代科学的成就。
  • 北宋科学家沈括在其巨著《梦溪笔谈》第二十一卷《异事异疾附》中描述了一件奇事,其中所述的湖上明珠不由得不让人想起今天被广泛关注的飞碟。
  • 《帝鉴图说》插图《望陵毁观》,描绘唐太宗体从魏徵劝谏,拆毁了台观。(公有领域)
    唐太宗尝言:“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如果有这样的一个暴政,不仅“防民之口”,官员们还肉麻的为暴政歌“功”颂“德”,这样的政权又能维持多久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