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诗醇:杜甫〈春夜喜雨〉

作者:唐莲

(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841
【字号】    
   标签: tags: , ,

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解】
时节:时令节气。 当春:正当春天(需要雨的时候)。 乃:就、即。发生:指下雨。
潜:暗、隐,即悄悄地。形容雨小而柔缓。
润物:滋润宇宙万物。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江:指锦江。 火:灯火、灯光。 晓:早上。
红湿处:枝头红花湿润一片。
花重:花儿因经雨淋湿,而显得沉重,言花多。
锦官城:即成都市。成都旧分太城、少城。少城为三国蜀时,主管织锦的官员所居,故址在成都府城西南,后遂称成都为锦官城,亦称锦城、锦里。

【今译】
春雨好啊,它知道降落的季节,
当春天万物需要时,它就降临。
随着微风,悄悄地浸润着春夜,
滋润了万物,像细丝悄然无声。
郊野的小径,笼罩浓重的黑云,
只有江中的渔船,灯火还亮明。
清晨出去,观看落红遍地之处,
沉甸甸的花朵,开满了锦官城!

【赏析】
这是一首礼赞春雨的五言律诗,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的春天。那是杜甫寓居成都西南郊浣花溪草堂的第二年。通过对“春夜喜雨”的细腻描绘,抒发了诗人在离乱年代,找到一个相对安定住所后,悦愉的思想感情。首联、颔联,用拟人化的手法,以“听觉”为感受媒介,描述喜雨的降落及其给人们带来的悦愉和快意。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为名句,生动而细腻地表现了春夜喜雨的形态和神韵。颈联、尾联,则从“视角”方面,来抒写雨后的独特景观。诗人视线所及,有野径黑云,有江船灯火,有落红遍地,有花“重”锦城,笔端明暗相间,黑红辉映,浑然成趣,全诗不着一个“喜”字,却处处充满了诗人的满腔“喜”意,全诗用语精工,“知”、“乃”、“潜”、“细”、“独”、“湿”、“重”等字的调遣和安排,尤见杜甫炼字的功力。@*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这“好雨”的慷慨无私,使人更进一步感觉出他的“好”来,名副其实的“好雨”啊!
  •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笔写杜甫,有一瞬间的犹疑。论诗必提唐代,而读唐诗绝绕不过杜甫这尊泰岳。对于他的感知,从无到有,自少及长,已经慢慢渗透华夏儿女的每一个记忆。子美,诗圣,少陵野老,沉郁顿挫……这些记忆碎片如尘起风阑般袭来,没有任何征兆的,便将人的思维湮没。杜甫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熟悉而陌生,仿佛老家逢年过节必要祭拜的先祖,我们念他,敬他,却从未真正走近他。
  • 读杜诗,多半是个严肃枯燥的活儿。因为他生活的特殊时代,因为他探讨的社会课题,须要你焚香净手,正襟危坐,摈弃私心杂念,全身心专注于诗歌的解读和思考。如果是读初唐宫词,晚唐花间,还可以略微放松心情。
  • 素有“诗圣”之称的杜甫,为后世留下了数量可观的优秀诗篇。如果以此认定他是一个只弄笔墨、不喜活动的文弱书生,那就错了。实际上,少年时代的杜甫,就喜爱体育运动,直到晚年兴趣未减。
  • “细柳新蒲”,景物是很美的。岸上是依依袅袅的柳丝,水中是抽芽返青的新蒲。“为谁绿”三字陡然一转,以乐景反衬哀恸,一是说江山换了主人,二是说没有游人,无限伤心,无限凄凉,大有使人肝肠寸断的笔力。
  •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慨遥深,体现着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 本诗选材精当,详略得宜。详写老妇之哭啼诉说,略写悍吏之严词追迫,以实写虚,用语简洁,是流传千古的现实主义名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