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俗印记】新兴行业

杨纪代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清晨的小公园是银发族的天下,尽管动作不流畅,节拍跟不上,可这元极舞的浩大阵容里,闪亮的白发红颜,特别出色。那绕圈儿疾走、挥汗如雨的身影中;那气定神闲、慢悠悠跨步出手的太极拳法;那甩动双臂、偶尔吐气开声的外丹功;开合自如的扇子舞;如灵蛇出洞的剑法演练……在在都是老年人占多数。

这个时刻,他们一反平时的衰老、迟钝,轻松的运动当中,三两成群的边走、边绕圈儿的闲磕牙、摆龙门阵:从自家丑事到国家大事,从儿孙不孝到邻居反目,从张三捣鬼到李四挑拨……,因为耳背,所以嗓门挺大。听着听着,你会不由自主的发笑,瞅着瞅着,你会不知不觉的明白:喔!原来这就叫“返老还童”;嗯!怪不得人家要称呼她们“老小”“老小”的。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揣摩、理解这些人的人生历练,你会获益良多,你会感慨万千……

因为年纪的关系,他们的活动时间不长,半小时到一个钟头就足矣啦。跟着他们陆陆续续往回返的脚步,我在公园的另一个角落,发现了一项新兴行业——旧式理发。在两条公园长椅中,摆上一张开合式靠背椅,椅背上搭着洁白的长围兜,搁在地上的小工具箱里,设备齐全,应有尽有:剪刀、推子、耳挖子、修指甲刀、梳子……。一位笑容可掬的大陆妹,招呼着上门来的老先生,坐定之后,围上围兜,拿起剪刀,利落的剪了起来。

四周高大的林木形成茂密的树荫,在晨光熹微里,只筛下些许稀稀落落的光点,清风阵阵把剪下的白发吹得四散飞扬,在两人闲聊的互动中,在推子快速推剪的过程里,我也回到了童稚时光……

那时不像现在理发厅、美容院比比皆是,有的只是母亲那无所不能的巧手,兄弟姊妹,一个挨一个的让母亲修剪头上的三千烦恼丝。女的一律清汤挂面的学生头,我们私底下戏称为“马桶盖”。男的一律理光,就是严冬也是理所当然,哪有什么三分头、五分头的,连想都别想。更不像现在,奇形怪状的:染红挑金、遍洒银粉、橙绿夹杂……,什么样的发型都有,什么样的颜色都染,挺吓人的!那年头,不重外表,尽管衣着、发型不怎么合适,但一定力求干净、整齐。

六个子女的头发,料理起来,母亲的难为可想而知。可是那个年代,人人都是如此,家家全部这样,也就没什么可攀比,没法子相互较量。那时的工具就两样:剪子和剃刀。剪子是用来剪短长发,而剃刀就是用来全面剃光的,让头发一丝也不留。

贴近母亲温暖的胸前,感觉母亲轻巧的触抚,呼吸母亲暖烘烘的鼻息,研读母亲面部岁月的刻痕,沐浴母亲无私慈爱的给予……这么多年之后,景象依稀而慈颜不再。使用剃刀得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否则力道不匀就会拉出伤口,被剃者更不能乱动,一动可能就鲜血直流。常常六个人理完之后总有几个“挂彩”的。掉落满地的黑亮废发,经常由我这个老大收拾打扫。

那年头儿什么都得亲自动手完成,几乎可以说自给自足,反而让一家子大大小小,同心合力,紧密连系在一起,任何事,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得插上一脚,分摊一部分,所以手足之间感情亲密,时时享受着天伦之乐。也因为事必躬亲,所以容易知足,更懂得珍惜、爱护,不会随意毁坏或顺手丢弃。也因着长辈言教、身教的熏陶,孩子们大都知进退、守本分,尽管受教育的机会并不均等,但无形中却有着充实的内涵。@*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每年除夕前两天的清早,母亲就一定要我陪她上菜市场,分好几趟,把所有食材准备齐全。天寒地冻时,帮忙提菜的滋味儿可不好受。再就是得帮忙杀鸡宰鸭啦。当时并没有现在这种“机械式”的自动宰杀设备,可大量代工,而且家禽、家畜都是自家饲养,当然这事儿就得由家庭主妇自理。
  • 每年就那么个半天,没有多少小时,借着它──小学同学会,重新将记忆掀开,再次把心湖搅动……
  • 陪着我走过启蒙阶段的母校,在六年中,也和我们同步成长:由简陋到稍具规模,由破旧到重新改建;地面铺上了水泥,课桌椅由不断的钉钉修补,到全面的汰旧换新;操场的一头儿,有了一方水泥打造的躲避球场,司令台也矗立起来了。只有那中庭的花园,不受影响,依然生气盎然,有名、无名的草、树、植物,花开花落,兀自生长不歇……
  • 二十几年前,每逢教师节,总有学生捧着鲜花来祝贺,那时刚由荷兰进口的姬百合、葵百合最受青睐,又因价格昂贵反而成为抢手货。看着那经由杂交的五颜六色新兴花卉,徒具台湾百合的外型,可少了那高雅、淡然的特色,洁白纯净的风姿。尤其那刺鼻的浓郁香气,闻久了让我头发晕,插在花瓶里,十天半个月下来,简直受不了,心中老是怀念小时那淡淡的扑鼻花香,那幽幽的撩人气息……
  • 今天大儿子夫妻俩都要早出门,由我接班,到点了叫醒两个孙子吃早餐、上学去。看着小兄妹俩,心不甘情不愿的起了床,睡眼惺忪的边啃面包边打盹儿,催紧了又急眼,怨奶奶多管闲事。眼看快迟到了,才瞥见媳妇的留言,孙女感冒,得招呼她吃完药再走。看着她慢条斯里的撕开小药包,熟练的倒出几粒花花绿绿的小药丸,放进嘴里,再喝口白开水,一仰脖子,“咕”的一声,利落的吞了下去……看着看着,我的胃又习惯性的揪成一团,隐隐发热,从“吃苦”中长大的岁月,一下子全都“倒带”倒回来了……
  • 经过岁月的洗礼,这两本挤在书架角落里的书:《理想夫人》、《理想丈夫》,纸质早已发黄,散布着点点霉斑;内页有不少的脱落,更多的是岌岌可危的订书针和时时洒落的铁銹;封面那层薄薄的塑胶保护膜,年久风化,都已龟裂,稍一翻动,即化为一阵阵细粉四处纷飞。
  • 上小一了,既兴奋又胆怯,全是陌生面孔和不太敢抬头仰视的女老师,这启蒙教育的第一道难题,这开天辟地的第一次执笔,这前所未有的头一遭写字,深刻的镌镂在我的脑海里,六十年之后,那狼狈的情景与过程,记忆犹新,依旧无法忘怀!
  • 那个年代,还留有日式遗风,学校每年十月份总要举行一次运动会,目的是向乡宦士绅、医生富贾、政商名流募款,顺便展现学生的教育成果。所以开学之后不久,各年级就开始筹备节目和表演项目的练习。
  • 当年什么都在草创阶段,因此小学课业和现在两相对照,显得轻松多了,所以我和大弟俩,经常利用放暑假的机会,俩小买上火车票,结伴回乡下老家,和堂兄弟姊妹们团聚。
  • 我觉得人生是块画布,由初始的洁白无瑕,到懂事起,开始提起了画笔,慢慢的、逐渐的,调出了属于自己的特殊色调,涂上自己认为悦目的色彩:或灿烂夺目或清新可人;或瑰丽奇绝或鲜艳七彩……随着时光的流逝,世故的堆叠,遍尝人情冷暖,苦捱世道艰辛,到老了,可能只余恬淡的蓝灰与刻意的留白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