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學
別讓我離開(1)
*別躲在門後,傷心的話,我們就牽牽手。 *你並不孤單,害怕的時候,請倚靠著我。
陪你讀下去(3)
午餐時間,其他學生會你推我擠,衝到排隊的人群前方。派屈克總是在後頭卻步。他的心思似乎永遠流連在某個其它地方:用功的時候,他不時低聲哼唱,經常要等到旁人戳弄他,他才會回過神來。他的文件不是丟在桌上亂成一團,就是隨便摺摺塞在口袋。他笑的時候總是沒法笑開來,彷彿他曾經努力訓練自己露出完整的笑容,但後來放棄了。
陪你讀下去(2)
畢業將至,我還在猶疑自己要做什麼。我考慮投入社會運動,因為我一向特別欽佩社運人士。但我對這方面不在行。我嘗試過在一個非營利女權組織工作,我在那裡的任務是向國會幕僚遊說,結果我發現自己很容易因為覺得侵占到那些人的時間而對他們道歉。更廣泛地說,我認為要改變那些強烈關注自我利益者的心態太過困難。
我彷彿看到我的學生們像我在八年級時那樣,為小馬丁·路德·金恩〈來自伯明罕監獄的信〉感到熱血奔騰,或者像後來我在高中時那樣因為讀到麥爾坎·X的自傳而滿心嚮往。
羅馬四季(3)
「Molto, molto bella,」計程車司機羅伯托把我們一家四口、七件帆布袋、二十公斤的嬰兒車從機場送到這裡,沿途一邊開車,一邊跟我們說。他鬍渣點點,隨身帶著兩支手機,雙胞胎一發出聲響,他就嚇得一抖。
羅馬四季(2)
我站在露臺的一把椅子上,試圖從遠方一棟棟有如迷宮的建築物之中找出臺伯河,卻看不到任何船隻和橋梁。根據博伊西公共圖書館的一本旅遊指南,特拉斯特維雷區一帶相當迷人,四處都是前文藝復興時期的教堂、中世紀的巷道和夜店。我只看到霧濛濛的屋頂和樹梢,依稀聽到車輛往來。
羅馬四季(1)
義大利之行迫在眉梢。我們列出一張張清單──尿布、嬰兒床具組、閱讀小燈、嬰兒奶粉、兩打Nutri-Grain高纖穀物棒。我們一輩子從來沒有吃過高纖穀物棒,這會兒卻忽然覺得隨身帶著幾條似乎相當重要。
大地(3)
他扭頭看了她一、兩次,她寬闊的臉孔毫無表情,踩著一雙大腳,步伐平穩,慢吞吞前行,像是這條路她已走過了一輩子。走到城門口,王龍猶疑地停下腳步,一手穩住肩上的箱子,一手在褲帶裡摸索,翻找那僅存的幾枚銅幣,掏出兩文錢,買了六個青綠色的小小桃子。
大地(2)
王龍走進自己房裡,再度披上大褂,放下辮子,用手撫撫剃過的眉毛,又撫撫臉頰。或許他該去剃個頭?這會兒天還沒亮,他可以先到剃頭街去剃個頭,再到大宅院去接那女人。如果手邊子兒還夠多的話,他就打定主意去剃他一剃。
大地(1)
屋子裡一片闃疾,唯有年邁的父親在與他隔著堂屋的房裡氣息咻咻的微弱咳嗽聲打破沉寂。每天早晨,王龍聽見的頭一個聲響便是父親的咳嗽聲,而他往往靜靜躺臥聆聽,直到咳嗽聲愈趨愈近,父親房門上的鉸鏈咿呀作響時,他才挪動身軀。
短篇小說:知之為不知
我的感官變得靈活無比,對咖啡的味道、高大青草的顏色、遊樂場裡孩子們的交頭接耳聲都無比敏銳。我覺得無憂無慮,但又跟無憂無慮剛好相反。
完美的一年(二)
一本深藍真皮封面的書,看起來頗厚。約拿單不禁拿起來,翻到正面來看:書相當新,真皮封面上有精美壓紋及白色縫線,有扣環使書頁不致隨意開啟。是一本Filofax手帳!在這個iPhone、黑莓機之流橫行的世界,還有多少人想到要用Filofax手帳,尤其是五十歲以下的族群!
書摘:10號艙房的女人(4)
她穿著無腰身的灰色絲綢寬鬆開襟洋裝,顏色襯托她的眼睛色澤。但即使隔這麼遠,我都看得出來她的絲質頭巾包著光頭,肌膚也蠟黃蒼白。她散發的氛圍與其餘的人形成強烈對比,相較之下,其他人看起來都健康過頭了。
書摘:10號艙房的女人(3)
握手時我一邊打量他。即使今天稍早他穿著牛仔褲和T袖費力走上連通橋的模樣,都稱得上是我好友麗茲口中的「男神」了。現在他穿上小禮服,我不禁想起女生之間的經驗法則:晚禮服能替男人增加百分之三十三的吸引力。
書摘:10號艙房的女人(2)
陽臺很舒服,一如想像中高級遊輪的私人陽臺。陽臺圍欄是玻璃,所以坐在房間裡,幾乎可以想像自己和大海之間毫無阻隔。陽臺上有兩張椅子和一張小桌子,依照出航的季節,旅客晚上可以坐在外頭,欣賞午夜的太陽或北極光。
書摘:10號艙房的女人(1)
我在北極光號的登船梯入口看向船身:大片的玻璃窗反射陽光,玻璃上沒有一點指紋或海水,閃閃發光的白油漆非常新,彷彿當天早上才完工。
書摘:肯辛頓花園裡的彼得潘(2)
但彼得就像其他男孩一樣不太在意外表;此時他正欣喜若狂地跳來跳去,完全無視於她的存在。唉!他忘了自己之所以能這麼開心,全都要歸功於溫蒂才對。他還以為是自己把影子黏回去的呢。
小說:肯辛頓花園裡的彼得潘(1)
達林夫婦離開家後,有段時間,三個孩子床邊的夜燈仍燃著明亮的火光。那是三盞非常棒的小夜燈,讓人忍不住希望它們能一直保持清醒,看見彼得現身;可是溫蒂的夜燈眨眨眼睛,打了個大呵欠,惹得另外兩盞夜燈也跟著打呵欠,三盞燈還來不及閉上嘴巴,就都全熄滅了。
他認定我會跟過去,自顧自地轉身穿過塑膠簾子。我遲疑了一會兒,還是被貪求無厭的好奇心打敗了,我想不出其它更好的選擇.便推開簾子跟上去。光線照滿了原本黑暗的房間角落,我發現模特男在一個板條箱裡翻找,把不要的物件像垃圾般丟到一旁。
那隻極為溫暖,沒有包著古老木乃伊纏布的手,在我一發出尖叫時便立即鬆開了。我衝過塑膠簾子,繞過牆壁,抓起我放在袋子裡的辣椒噴霧罐。我站那裡拿著罐子瞄準,手指按在開關上,我看到簾子底下伸出來的腳丫縮回了漆黑之中。
我快速經過一整個牆面的照片,往樓下主樓層走。經過擺滿織畫、雕像、雕刻品、劍、十字架與珠寶的中世紀藝術區與迴廊大廳,通往博物館的禮品店,最後我終於來到埃及區了。
我朝照後鏡裡那對皺眉瞪我的眼睛淡淡一笑,掏出自己的皮包。我雖然搭過無數次的紐約計程車了,卻從沒習慣計程車司機的態度;每次都會把我惹毛。不過我若不搭小黃,就得坐家裡司機開的車了,他一定會到處跟著我,把我的一舉一動向爸媽報告,所以總體考量後,我寧可獨來獨往。
獨居日記(4)
詩主要是自我對話,小說則是我與別人的對話,兩者來自截然不同的存在模式。我想我寫小說是為了找出我對某件事的想法,寫詩是為了瞭解對某件事的感覺。
獨居日記(3)
每次遇到生命裡的重大危機,自己的心靈達到澄淨時,那種澄淨讓痛苦昇華,十四行詩就湧現了。
獨居日記(2)
此時此刻,我的書房裡,秋天的陽光如此澄明清朗,它呼喚著我的內心與它一致……純淨,純淨。
獨居日記(1)
這就是納爾森鎮(Nelson)適合我的原因,因為這裡的鄰居們從來不自命不凡,很少自鳴得意,儘管他們有粗俗之處,那樣的粗俗卻簡樸健康。
在比薩,在米蘭,我都覺得很自在,有時甚至很快樂。但回到我生長的這個地方,我總是擔心會有不可預期的事情發生,讓我再也無法逃脫,讓我所獲得的一切都被奪走。
書摘:故道──以足為度的旅程(3)
我從巴勒斯坦回來後不久,無意間讀到一篇捷克作家西列克(Václav Cilek)所寫的優美論文,題名為〈看不見的蜜蜂〉,文章開篇寫道:「默默前去朝聖的人愈來愈多,朝聖的地點開始改變。在石頭上,在森林裡,都會看到小型的獻祭——用小麥編織的花束、一束石楠上插著一枝羽毛、用蝸牛殼排成的圓圈等。」
小說:神之墜落(3)
他已經出任務超過七十次,中隊許多人認為他有不死之身。泰迪心想,如今迷思就是這麼來的,靠活得比別人久就行了,或許這正是他現在的職責,擔任幸運物,成為大家心目中的魔法,保護眾人安全。或許他真的有不壞之軀,但他自己不斷挑戰這個說法,不顧上級反對,仍爭取盡量出任務。
書摘:故道──以足為度的旅程(2)
早期的水手擁有一定的航海及造船技術,因而能夠找到啟程及歸返的海路。我們只能臆測這些技術的內容,至於他們踏上旅程的原因,所知則更為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