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德遐被的永乐大帝

【文史】明成祖依法治天下 施仁政关心民生

作者:刘晓

1414年,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向世界展示灿烂的中华文明,榜葛剌国进贡长颈鹿,图为明朝沈度《瑞应麒麟图》局部(因索马利亚语称长颈鹿为giri)。(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288
【字号】    
   标签: tags: , ,

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在宰相胡惟庸因图谋不轨被杀后,朱元璋废除了延续多个朝代的中书省和宰相,要六部直接向皇帝汇报,虽然皇权得以加强,但朱元璋也是累得够呛。永乐时期,明成祖朱棣在政府部门设置上,基本延循明太祖时的架构,不过他命侍读解缙和胡广、编修黄淮等亲信大臣直接进入文渊阁参与政务,内阁机制由此形成,并成为常制,成为稳定的官僚机构。明成祖亦明确规定其职责是参与政务,注意负责掌献、复检奏章、票拟批答、起革诏令、申署司奏、巡以扈从、经庭讲读、主持大典等。可以说此时的内阁更像是秘书处,只有一部分特权,但没有实际相权,不能直接指挥下属。但内阁的出现,解决了朱元璋废除宰相后所出现的行政机构的空缺,亦是明成祖治理天下的重要帮手。

依法治天下

明成祖即位后,屡次强调要依法治天下,因为这样才能使国家逐步走向稳定,而这为明朝276年的天下奠定了基础。

一次,一名立有战功的将官触犯了刑法,刑部官员为将官说情,希望明成祖能“论功定罪”。明成祖批评刑部官员说:“执法应该公正,赏罚应该分明。过去他有功,朝廷已经奖赏他;如今他犯了法,那就该给他治罪。如果不治罪,那就是纵恶,纵恶如何能治理天下呢?不能‘论功定罪’,而是要依法治罪。”

永乐初年,成祖还曾召见刑科都给事中杨恭等人,告诉他们:“国家号令,目的是使小人敬畏而不犯法,虽其为恶的心没有去除,然为上者用法当以宽仁而非刚猛。待人应当以诚,不应该作假。刚猛则老百姓不能忍受,作假则老百姓不再信服。”

明成祖朱棣着衮龙袍像(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成祖说这番话是有缘由的,因为就在前一年他派御史给事中前往各处抚安军民,临行前再三嘱咐务要安民。但他其后收到的给事中丁琰的奏折上却说,到四川因没有见到犯法的人,就暗地里派亲信用金钱引诱其进行交易,果然有犯法的老百姓,于是将其逮捕。

成祖对此是不赞同的,认为丁琰行事刻薄。他认为,古人治天下,是行公平正大之道。当年唐太宗也是以物示人,待其受之则加之罪,全靠魏徵进谏才没有处罚。因此成祖常以此为鉴。对于为了邀功而枉陷良善的丁琰,成祖派员将其索拿进京问罪,同时释放被诬陷的老百姓。

永乐六年,法司上奏在押囚犯当处决的有三百人。成祖对诸臣说:“三百余人,未必人人都是当杀的。有一人不是,死者就将衔冤。你们要好好的审核,一日完不成则二日三日,十日也没关系,一定要使这些人中没有冤死的人。”审核后,果然有二十余人不当被处死。

明朝最重诬告之法。永乐初规定,凡诬告三四人者,杖刑一百,迁徙到他地三年;诬告五六人者,杖刑一百,流放三千里。诬告十人以上者,凌迟处死,枭首其乡,家属迁到蛮荒地区。

永乐八年,都御史陈瑛弹劾隆平候张信强占练湖八十余里以及占江阴县官田七十余顷,成祖说:“昔日中山王有一块沙洲,耕农水道流经,其家僮曾经占据水道以牟利,中山王听说了,就把地归给官府。如今张信怎么敢贪纵厉民如此!”于是下令依法治张信罪。

成祖因法司上奏审案笔录,谕之说:“讨论刑罚时,一定要明白犯人是君子还是小人。如果君子有过,好比失足沟涧,是偶然犯之,当考虑情形而有所维护;如果小人有罪,则好比贪嗜饮食,恣意为之,不是无意的错误。君子误犯而不宽恕,不是佑善之道;小人有意犯而不惩治,有纵恶之失。你们要判断邪正,精准地权衡,不宜一概而论。”

成祖对外戚的约束也很严,凡外戚“生事坏法”者都被处以死罪。

永乐十一年,太子的妻兄张旭放纵家童影响很坏。成祖得知后,亲自召见张旭,对张旭说:“你是朕的亲戚,最应该遵纪守法。现在你不守法,我要罪加一等来惩治你。开平王、永城侯、德庆侯之家,恃外戚生事坏法,皆取灭亡。前鉴不远,你现今富贵,但只要不忘贫贱时,自然骄逸不生。如果不这样,大家都去欺凌百姓,天下怎么能治理好?请你当心!”

另外,已故驸马富阳侯李让的家人有中盐虚买实收者,锦衣卫将其逮捕,富阳侯之子恳求免除他的罪过。成祖说:“法度与天下共之,岂为私亲废?”于是按照律法治了他的罪。

施仁政体恤百姓

明成祖刚即位时,就诏谕兵部大臣要抚恤那些跟随其出征而阵亡和病死将士的家人,并下令各个卫所如实申报,子孙在十五岁以上的可以送到兵部袭职;十四岁以下的妻子孤寡送京师优养;其无子家中只有寡妇幼女者,一体优给;如果有亲戚可以依靠的不愿意到京城的,按例给予俸粮。

永乐初年,成祖派若干大臣前往各个郡国巡视民情,行前对他们说:“父母对于孩子,在其寒冷前就准备衣服,在其饥饿前就准备食物,在各个方面都非常尽心。作为百姓父母的人主,也应遵循同样的道理。我居深宫,一饮一食都惦记着军民,但是却无法尽知下情。因此,你们要作为朝廷的眼睛,用心查访,发现水灾、旱灾等有问题的地方,若地方政府隐瞒不报的,你们要悉数报告给我。你们要知道,军民中什么样的利益是应该发展的,什么样的弊端是需要革除的。”

成祖根据了解的下情,采取了相应的举措。如靖难战役期间,河北、河南、山东三地因战争遭到巨大的破坏,而且负担不少军事费用。成祖下令户部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减免这些地方的赋税三年、二年、一年或者减半,同时发放农具给农民,鼓励因战争逃亡之人回到原籍,由政府提供种子、耕牛、农具等。应该说,成祖在即位初期,采取的依旧是与民生息的经济政策。

永乐初年,成祖在与侍臣论政时说道:“我即位时间并不很长,常恐老百姓失所,晚上常常在宫中秉烛夜坐,查阅州郡图籍,静思熟计,哪个地方最近遭遇饥荒,当加优恤;哪个地方地处边疆,当置守备。早上则在上朝时与群臣商议怎么办。近日河南数处发生蝗灾旱灾,我寝食不安,所以遣使查看。如果老百姓能生活小康,就是我的心愿啊。”

成祖还因地方发生蝗灾、旱灾,下令禁止宦官在皇城内养鸡等,以避免浪费粮食,并警告如发现再犯者,绝不宽恕。还有一次,他听说御马监为了养白象向户部索要粮食,成祖找来相关官员,对他们说,白象一天吃的粮食是农夫数口之家一天的食物,君王的职责是养民,你们这样做是让朕失去天下的民心。成祖并警告他们,如果再犯绝不宽恕。

道衍(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还有一次,成祖派道衍等前往苏湖赈济,行前对他们说:“人君一衣一食,都是老百姓所供养,老百姓贫穷无衣食,人君怎么可以不体恤?君,父也;民,子也。为子当孝顺,为父当慈爱,务必各尽其道。你们散财可以得到民心,就是仁者之政。”

永乐时,有宦官偷偷向应天府府尹要求提供工匠干私活,成祖知道后,责备府尹,告诉他应该正直不阿,体会国家爱民之意,为什么要畏惧宫禁中的人呢?如有再犯必诛杀。同时,成祖还逮捕提出请求的宦官,并说自己身为天子,都不敢轻易驱使一个百姓,“汝何人,敢擅役之?”

永乐四年,一天,成祖与侍臣说话,得知京师有生病不能及时得到得医药的人,遂感叹地说:“内府贮药甚多,而不能济人于宫门之外,只是贮藏有什么用呢?”下令让太医院按方制药,在京城内外散发施舍。成祖还表示:“朕一衣一食,不忘天下人的艰辛。近在咫尺都不能救济,何况遥远的地方呢?”

永乐七年,山西灵丘县民李文秀妻一胎生了三个男孩,按照惯例官家给粮可以到八岁,成祖却下令给到十岁。

永乐八年,成祖听说温州府民每年向北京运送白矾的人遇到山路阻隔,负运艰难。于是问工部大臣运送白矾的用处,大臣回奏是为了染色布。成祖说:“因染布而劳民于数千里之外,可取消他们的岁供,自今天起制布衣不必染色。”

类似这种体恤民情、施行仁政之事贯穿整个成祖年间。明成祖不愧是一代杰出的帝王。@*

点阅【威德遐被的永乐大帝】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谢秀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岳青综合报导)《永乐大典》被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从编纂成至今已有603周年了。它在数百年的风雨中屡遭浩劫,现存不足4%。《永乐大典》带给人们太多的惊奇和赞叹,它的毁灭也带来了同样强烈的悲伤和遗憾,留给后世许多有待探寻的谜。现在,许多人不知道《永乐大典》是一部什么样的书;还有许多人对《永乐大典》耳熟能详,但终其一生也无缘见到它的原貌。
  • 610年前的今天,公元1405年7月11日,郑和奉明成祖之命开始他的七次远航,历时28年,拜访了30多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的国家和地区,史称郑和下西洋。他的航海时间比迪亚士发现好望角、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都要早七、八十年。其航程之远及船队规模之大,为历史罕见,不仅是明代盛事,也是世界航海史的创举。
  • 明史》记载,道衍本名姚广孝,出身于行医世家,14岁时广孝剃度为僧,法名道衍。他曾跟随道士席应真学习阴阳术数。道衍在嵩山寺时,偶遇当时著名的相士袁珙。袁珙一见道衍相貌,目如三角,形如病虎,当下惊言此为奇僧,未来当如刘秉忠一般。
  • 当让欧洲人为之惊叹的蒙古王朝带着昔日的辉煌走入历史后,1368年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拉开了又一个大幕。在序幕中,勤政爱民的朱元璋师法汉唐,对百姓施以仁政,让饱受战火摧残的山河得到修复,而其后的明成祖朱棣,这位承天命再创中华文明辉煌的圣明君主,为后世留下远迈汉唐的大明,留下太多的惊叹,在政治文化等领域再次书写浓重的一页。
  •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终年71岁。长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是懿文太子的第二个儿子,颖慧好学,性至孝,生性仁厚。不过,《明史纪事本末》认为建文帝“仁柔少断”,这大概也是受其父亲的影响,书生气十足,温文尔雅,仁爱但缺乏自信和治国理政的经验和能力,而且论才能和胸襟,朱允炆也无法与朱棣相比。
  • 402年七月,燕王朱棣在南郊祭祀天地,正式称帝,改明年年号为永乐元年,一切沿循明太祖时制度,是为明太宗(后改为明成祖),他也是有明一代最卓有建树的伟大皇帝。作为最高的统治者,雄才大略的朱棣继承了父亲朱元璋勤奋、节俭、体恤百姓的长处,但却摒弃了其父晚年猜忌、武断的短处。他为人果敢英武,驭臣威严,但并不武断,而是善于纳谏,主张“用法当以宽”,“待人当以诚”;他不仅注意守成,而且励精图治,使明朝在永乐年间进入繁荣辉煌时期。
  • 明成祖朱棣着衮龙袍像。(公有领域)
    成祖得天下后,选拔了一批亲信大臣“并直文渊阁,预机务”。对待功臣和追随自己的,他采取与明太祖不同的做法,即善待他们,并且只要是自己选中的就用人不疑。他曾对群臣说:“君臣不能保全者,常始于不相信。苟不相信,即父子将为秦越,况君臣乎!吾于诸功臣,报之厚而待之诚,常见其善,不见其不善,惟其才而任之,保功用人,可以两得。”如御史曾弹劾西宁侯宋晟专权,不经报告就处理事情,成祖就对御史说:“任人不专能办成事情吗?况且一个大将远在边关,怎么能要求他事事都根据朝廷的旨意呢?”为此,成祖还特意下了一道敕令,让宋晟便宜行事。
  • 汉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兴之君,而他第一道诏书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于公于私,汉宣帝都显露了真挚又深刻的仁爱之心。
  • 康熙初年,学士孙芑瞻(名在丰)担任皇帝身边的侍讲。他跟众人说了自己亲见的康熙皇帝的几件事。在正史和史料中,有许多康熙帝谦虚勤学、敬天爱民、仁爱宽容贤臣的故事。
  • 商汤对人、对万物都能作到“网开三面”。夏桀失政在鸣条这地方被商汤打败了。当时,商汤并没有马上取代他的王位。他对夏桀说:“我将为君王恢复道德,复明人心。”夏桀对商汤说:“君有人,这是君的国。”就是说夏桀看到商汤拥有民心,也就拥有了这片国土。于是夏桀带着五百个追随者离开。他从中野迁徙到不齐又迁徙到鲁地,结果如何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