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艰难的课题

文/彼得.巴顿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自我准备是进入成年期之前的关键,但残酷的是,随后也必须面对生而必死的事实。

坦诚面对目前的处境

之前,我谈到过有关于自己在疾病初期的想法,感觉就像是已经上钩的鱼,任人宰割般无助。

我知道自己即将面对人生最艰难的课题,但是却没有时间思考清楚,本能的反应就是与之抗争、不断迁怒别人,心情因此随之起伏不定。这么做只是让自己更精疲力竭,承受更多不必要的痛苦。

最后,我沉静下来了。学习坦诚面对目前的处境,以及病情未来后续的发展。简单地说,就是准备生命的结束。

这样的心境转折,不可能是一蹴而就。2001年是我生病的后期。那时我已经动过三次大手术,腹部布满开刀缝合的疤痕,条条交错,宛如皮衣上的拉链。割除里面的东西,然后缝合起来,一次又一次,身体里面剩余的器官自动地重新运作。幸运的是,我还能够进食,不过却越来越不觉得有饥饿感。

我完成整个放射治疗以及化学治疗的疗程,这期间配合许多医生,有的疾言厉色,有的仁慈亲切,但治疗结果仍然宣告失败。现在我的生命究竟还剩下多少时间,医生们已不再那么笃定。

幸好我已熬过最艰难的阶段,慢慢地将心灵抽离饱受病痛折磨的肉体,也“几乎能够”认清自己的身体,就像一辆破旧不堪的老车,无须再花费心思修复。

之所以说 “几乎能够”,是因为准备好的状态并非瞬间就能达成,而是经历无数的焦虑、愤怒与悲伤,体悟学习得来。

这个部分是本书最难讨论的章节,因为我希望述说的故事内容,尽可能在不失真的前提下,呈现轻松自在的一面。但事实上,准备好面对生命的结束,却是非常困难且痛苦的过程。更何况,疾病并不仅限于身体的折磨而已。

人们提及死亡与濒死的议题时,倾向用像是认命与接受的词句概括表达。这些字眼或许让人易于了解,但也可能无形中导致误解。事实上,没有任何事情是简单的。

交织百样心情的认命

“认命”不只是单一的情绪,更交织了百样心情,有时客观超然,有时又降到绝望谷底。“接受”更不是亘古不变的目标,在冲过想像的终点线之前,有千百条途径路线,交错不同的起点与终点,也许在众多的可能性之中,都没有一条能让心灵归于平静。

回顾2001年,有时我自觉认命了,连续好几天的心情可以冷静平稳,对一切充满感激之情。然后也许就在某个半夜里醒来,被恶梦吓得冷汗涔涔,呼吸急促喘不过气来,而惊恐不已。这算哪门子的认命?

大部分时候,我的身体会很不舒服,体重开始下降,体力持续衰弱。这些都让我感到沮丧,离准备的程度更是遥远无期。但是一、二天之后,我会觉得精神特别抖擞,食欲也增加了。这时,我期盼是奇迹发生了,癌细胞神奇消失,自体免疫系统击退疾病,成为医学上难解的案例。这能说是准备好了吗?

或者在某些宁静时刻,我感到莫大的满足,修完人生的功课,一切堪称圆满,大可放心地解脱了。随即,我又可能掉入悲伤与愤怒之中,想到死亡让我错失的种种遗憾:无法参与小孩的高中和大学毕业典礼,没办法陪女儿走向红毯的另一端,也不能与妻子白头偕老。

如果只要简单地“认命”和“接受”,就足以克服这些悲伤的话,那么我也许还没找到这个诀窍。

如同我说过的,只要是有意义的工作,不管怎么辛苦都值得。所以当我逐渐能够成熟理性的看待生病这个事实,如何准备好临终那一刻的到来,然后有尊严地去面对,便成为我余生中最重要的课题……◇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与郑振铎辈分相当地位又大致接近的那批作家中,他是仍与我们关系较多的一位。

    诗歌当行时,我们看郑译泰戈尔《新月集》和《飞鸟集》;图文书时兴时,他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被不止一次翻印;“书话”走运时,后人所编《西谛书话》也成了范本之一。这未必是多大的缘分,却颇为持久。现在《失书记》在台湾出版,也是一个证明。

  • 我们的历史上,有了好几次大规模的“烧书”之举。秦始皇帝统一六国后,便来了一次烧书。“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这是最彻底的烧书,最彻底的愚民之计,和一般殖民地政府,不设立大学而只开设些职业、工艺学校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 不论做了多久的父母,都还是会有丝惶恐,唯恐自己没有找到最正确的教养方式,担心自己是否一念之差害了孩子一辈子,觉得若不是当初如何如何,小孩今天可能会更有佳绩。
  • 习快乐指数(H)=学习动机(M)×学习自由度(F)×学习成就(A)

    学习到底是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如果可以掌握学习的快乐指数,孩子自然会觉得他们是在快乐的学习。

  • 这本书是我十年以来日记的一部分,记录了自己成长过程中一颗心的历练。

    最初写这些字的时候,是写给自己看的,有些写给了我所逗留的网站。那些网站里没有熟识我的人,让我觉得自己可以像个隐形人一样,把自己在生活中不敢说的,羞于表达的心声袒露出来。对爱的人缄默,对陌生人说心事,文字是我精神成长唯一的出口,那是在独自询问生命真相时无法压抑的大声呼喊,也是不想苟且流俗的决绝姿态。

  • 我在高中的时候,有一个女同学叫流光,她死于一场车祸。死的第二天,是她十八岁的生日。

    在最初的一个月里,班上的同学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热烈地议论著。大家对这样的离去充满了关注。悲伤不能说一点儿都没有,但那只是个别人的感受。有更多人是披了悲伤的外衣,津津乐道着她死时的惨烈。毕竟,这世上苟活下去的幸存者是大多数,而意外夭折的黑发人寥寥无几。

  • 中医历史悠久,中医文化源远流长,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中药宝库蕴藏丰富。几千年来,中医在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维护国民健康贡献至钜,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
  • 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苏东坡出任杭州太守时,杭州已有37万多人,而此时的杭州连一家医院也没有。苏东坡上任后,每遇疫病流行,不得不去请外地名医为百姓治病,然后将名医的诊断标准及方药,抄贴满城,以供老百姓自行找药,治愈疾病。
  • 这是一本不寻常的好书,虽然页数不多,但里头酝酿的生死哲学却使我在一年前读了之后,迄今仍然无法忘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