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原理

文/约翰‧麦斯威尔
font print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编按】在步调飞快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渴望体验与他人有美好的互动,约翰‧麦斯威尔在《人生一定要沾锅》一书中,提出二十五项人际原则让人们学习,以创造共赢人生。

你是否曾经开始一份新工作,然后公司里某位资深的同仁会告诉你,小心这个人,或是避开那个人?这种情形我曾经遇过几次。当我第一次接下专业领导者的职位时,我的前手告诉我要小心两个人:奥黛莉(Audrey)和克劳德(Claude)。他告诉我:“他们会带给你很多麻烦。”所以,我接任时,就已经抱着他们会惹来麻烦的预期以待。

首先,我留意奥黛莉。她是个很强壮的女人,而且她有很强韧的个性。(我和她其实很像!)令我讶异的是,跟她共事最后成为美好的经历。她既自信又能干,而且她总是能够圆满达成任务。我们之间的共事关系相当不错,她还成为我的家庭友人。而克劳德其实是位热爱教会的老农夫。没错,他是组织里最有影响力的人(过了三十五年之后,他仍然是)。但是,那并不会让我感到难过。他的年纪是我的两倍大,而且他一辈子都待在那个教会里,我凭什么期待他听从我,只因为我拥有领导的位子和头衔吗?与克劳德和睦共事是我的目标,结果他和我相处得很好。

后来,我接受第二个教会的职位,这一次我的前手又警告我:“小心吉姆。他会在每一件事上和你战斗。”所以在我接任的第一个礼拜,我就与他碰面。虽然我们那次的对话很艰辛,但是,吉姆让我知道他热爱上帝,热爱教会,他也愿意与我同一阵线。结果在那儿的数年,他成为我的头号助手。他的确很会战斗——当我最强而有力的支持者。我实在找不到比他更好的团队成员了。

在我接受第三个教会的职位后,我的前手提议要与我坐下来谈一谈,好好地面授机宜,提醒我哪些人可能会为我带来麻烦。就像先前的两次经验,他其实是好意想要帮我。但是,我恭敬地谢绝了他的提议。那时,我已经在领导位置上待得够久,明白他的麻烦人物不见得是我的,反之亦然。他倚重的人很可能和我没有连结,而他觉得格格不入的人,却很可能成为我的关键团员。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是怎样的人决定我们如何看待他人。

你自己就是你的透镜

自己既定的想法会影响到自己看待事情的方式,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发生在我大学的时候。我受邀担任我朋友罗夫‧毕斗(Ralph Beadle)的伴郎。婚礼的前一晚,我和他待在一块儿,然后就在他婚礼当天一早,罗夫想要去猎松鼠。(我猜没有什么比起射击小动物更能让一个焦躁的家伙冷静下来吧。)他借给我一把猎枪,于是我们就出发到林子里去。我们四处晃荡了一会儿,但是我连只松鼠影子都没见到。

“松鼠都跑到哪里去了?”我不断地问罗夫,还乱踩一通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我问了五六遍之后,罗夫终于说:“约翰,你待在树林的这一边,我到另外一边去。”

罗夫还离开不到两分钟,我就开始听到“砰!砰!”的声音。我还是看不到任何一只松鼠,于是我就坐下来休息。好希望我有带一本书在身上。我开始观赏花栗鼠们嬉戏玩耍。在此同时,我不时听见枪声。我一直很纳闷,他到底在射什么?

几分钟后,罗夫踱步回来。他装了满袋的战利品,而我依旧没见到任何松鼠。

“为什么松鼠都在你那一边?”我问。罗夫只是摇摇头笑了笑。

你是怎样的人决定你看待每一件事情的方式。你的观点和你这个人是分不开的。你所拥有的全部特质以及你的每一个经历都会将你看待事情的方式染上色彩。那是你的透镜。

你是谁决定你看到什么

有个科罗拉多州的人搬去德州,他盖了一栋房子,还有一面很大的观景窗,从窗户望出去可以看到绵延数百哩的牧场。人家问他喜不喜欢这景致,他回答说:“唯一的问题就是没有什么好看的。”约在同时,有个德州佬搬去科罗拉多州,他也盖了一栋拥有大片观景窗的房子,从窗户往外看,洛矶山脉尽收眼底。人家问他喜不喜欢这景致,他说:“这地方唯一的缺点就是,你没有办法看见任何东西,因为都被这些山挡住了。”

这个故事或许有点夸张,但它却指出一个同样的事实。你是怎样的人影响到你所见的事物。同处一室的人虽然看见相同的事物,但是对每件事物的观感却截然不同。我和我内人玛格丽特总是这样。我们会参加某个宴会跟人聊天,她会来问我:“刚刚那个穿蓝色毛衣的先生跟你说什么?”我压根儿不知道她在讲谁。玛格丽特拥有绝佳的造型风格与流行时尚的品味,而我却不然。当我注视人们的时候,我并不注意他们穿什么。对我来说,衣服就是衣服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或倾向,这些将会为我们所见的每一件事染上颜色。我们周遭外在的东西并不能决定我们看见什么。我们的内在才有决定权。

你是怎样的人决定你看待别人的方式

有个旅人快要接近一座大城市,他问坐在路旁的老人:“这个城市里都是什么样的人啊?”

“从你来的地方的人是什么样子呢?”老人问。

“很可怕。”旅人回答说:“无论哪一方面来看,他们都既卑鄙、又靠不住、实在非常可恶。”

“喔!”老人说:“那你会发现前面城市里的人也是一样。”

第一个旅人前脚刚走,第二个旅人就停下来问路旁老人相同的问题。同样地,老人又问第二个旅人他刚离开的地方,那里的人如何。

“他们都是很好的人:诚实、又勤奋,还过分慷慨。”第二个旅人说:“离开那里让我觉得很不舍。”

老人回答说:“你会发现这里的人正是一模一样。”

人们看待他人的方式其实是自我的反射。

如果我信任他人,我会觉得别人都是值得信赖的。

如果我吹毛求疵,我会觉得别人都是吹毛求疵的。

如果我满怀爱心,我会觉得别人都是慈悲为怀的。

当你在评论他人或是与别人互动的时候,你自己的个性会流露出来。根据简单的观察,不认识你的人能够看出你许多的特质。

摘自《人生一定要沾锅》 智库文化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迟早,你会面对讲道理也没用的时候。有时,他就是要为所欲为,不管你说什么。这现象在青春期并不稀奇,但那若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可就不一样了。
  • 多数人不相信自己受伤,更不相信最大的伤害来自生身父母,当然更无法接受伟大又受苦受难的母亲竟是最原始的加害者。然而,更多的人愿意相信因着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智慧,不但可以明了、克服,并且原谅一切的伤痛和伤害他的人,他们相信自己已经与天地和好,而且愿意凭借哲学、神学或宗教的思想、律法以及仪轨,去教导并带领仍在苦难中的众生离苦得乐,求得平安。

  • 英雄勇于冒险,与恐龙敌对,并寻得真实自我这颗珍宝。虽然探寻的旅程总是孤寂的,但到达目的地时,则会得到与自己、有情众生以及地球合而为一的回馈。每次在生命中面对死亡的时刻,就是与恐龙敌对,而每次我们选择走出绝境,并朝向深处探问“我是谁?”的时刻,我们便击溃了恐龙。
  • 二十多岁的义杰,双脚已跑过几百万里,双脚已遍及世界四十余国(1998~2007)。于2007年正式“跑上”人生第一次巅峰,完成横越世界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7,500公里成功,创下新世纪人类冒险行为的历史纪录,更将台湾民族的坚忍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

  • 一位敏锐、年轻的诗人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他大部分人生都“活在脑袋里”,活在文学和哲学里。有一天,他信步走在罗浮宫,发现自己被公元前五世纪的阿波罗雕像深深吸引,只不过这座雕像仅剩下躯体,头颅早在几世纪前就已遗失。里尔克了解到这位天神完整且直接地以身躯表达祂的存在和能量──祂的“光明”。根本就不需要头颅。
  • 葡萄酒有如具有生命一般,在装瓶之后还会继续成长、改变。而且更有趣的是,每一款酒熟成的速度和成熟后所表现的风味都不一样,让葡萄酒因为加入了时间的深度,变得更丰富多变。
  • 十多年来,我一直都没有忘记葡萄酒是用喝的道理,但是阅读葡萄酒的知识却和透过感官品尝葡萄酒一样,共同成为引领我进入葡萄酒世界的两道门。跟大部分的人一样,投身进入葡萄酒的国度,直接来一场充满未知的味觉冒险,是我与葡萄酒初遇的第一步。
  • 我一向就认为男人没什么用,只能躲在社会框架所支撑的虚假威势下维系自己的尊严。身为卑南族人,从小我便清楚地看到来自女人、母亲宽厚、坚强而又稳定的力量。卑南语“pu-rumah”,是名词“rumah”(家)加前缀“pu”,有“使其回家”或“使其有家”的意思,一般被译成汉语的“嫁”或“结婚”。
  • 猛犸象狩猎计划预定在秋初,也就是这毛茸茸的巨兽往南迁徙之时。这计划连从最乐观的角度来看都有风险,但全部落的人知道后都非常兴奋。这趟远征将前往半岛的北端,接近半岛与大陆连接处,到时候凡是身强力壮的人都会是远征队一员。他们得走很远的路,狩猎、肢解、将肉加工处理、熬出油脂,才回山洞。
  • 如何才能赢得人心?你需要天生外向,或是拥有优异的直觉,才能在人际关系上成功吗?在打理人际关系的技巧上,是否有人就是天赋异禀,有人就是资质平庸,而我们就只能接受上帝给予我们的能力?如果某人在建立人际关系上已经做得不错了,他是否还能做得更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