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至德初年,是安史之乱最猖獗的时期,肃宗皇帝在灵武避难。当时由关东献来俘虏一百多名,肃宗诏书命全部处死,俘虏中有一人仰天叹了口气,被经过的司膳员外郎李勉听见了,过去问,那人说:“我是被威胁在那里做官的,不是真心反叛的。”
唐代李泌,字长源,赵郡中山人,曾辅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位皇帝。他母亲小的时候,一个和尚见到她,说:“这女孩以后得嫁给姓李的,能生三个儿子,那个最小的孩子由金印紫绶起家,作帝王的老师。”
狄仁杰是唐朝武则天临朝时的宰相,他有许多事迹为后人世代传诵着。
讲求诚信的唐太宗
唐太宗从大唐王朝的长治久安大计出发,主张君臣上下同心同德、开诚相见,才能治理好国家。唐太宗认为,隋炀帝猜忌群臣,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而自己以诚信待臣下,用人不疑,便赢得了臣下感恩图报、竭尽忠心。
唐太宗的统御艺术(下)
贞观七年,太宗用长孙无忌为司空。无忌固辞说:“臣忝为外 戚(长孙皇后兄),恐天下人谓陛下为私。”太宗道:“朕为官择人,惟才是用;苟或不才,虽亲不取。如其有才,虽仇不弃。今日所举,为公不为私。”无忌于世民任秦王时,就是他的心腹,事之安危,无不参与运筹,他两可说形影相依,祸福与共。可能就因为如此,无忌更加战战兢兢,恐因厚赏致祸。也许就是无忌的小心谨慎,正所以为世民放心的不断举用。
唐太宗的统御艺术(上)
以为中国诸多帝王中,聪明勇决,识量过人的,莫过于唐太宗李世民。只要知道这段历史的人,稍事回想,他巨大的身影就会跨越千年的时空,巍巍桓桓的孑立眼前。他胸怀万有,聚群豪殷殷打造出来的锦绣山河,繁华社会,更是这个世界中永不漫漶的清晰记忆。
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之治”,政治昌明,文治武功均盛,民阜物登,社会康乐,可与他的先祖太宗世民的“贞观之治”媲美。但开元之治中,玄宗友爱的表现,不仅唐朝历代帝王莫能及,即使搁在整个中华历代君王中,像这样敦睦友于的,恐怕也是凤毛麟角的呢﹗
唐太宗李世民,年少就驰骋沙场,常在经营四方的哒哒马蹄声,看到了人民流离失所,哀哀无告的痛苦;在冲锋陷阵,血流漂杵的大地,体验到了百业萧条,社会凋敝,民不聊生的惨境。所以在他统治的二十多年间,一切言谈,都以民之所想为依归;一切作为,都是以民之所需为张本。太宗曾说:“每临朝议事,无不三思而后行,恐有害于民。”
李靖名药师,为唐朝开国元勋,晚年被封为卫国公,故人称李卫公。他年少时,即聪明颖悟过人,常说:“只要有机会遇到明君,我一定要建立一番英雄的事业。”
房玄龄是齐州淄县(今山东省临淄县)人,自幼聪颍好学,由于出身名门世家,因此有很多机会博览史书,父亲房彦谦是著名的学者,深受人敬重,启蒙时的房玄龄已读遍了史、子、集,在父亲严格的调教下,不但能写一手漂亮的好字,洋洋洒洒的长篇理论也难不倒他,同时也学会了做人的道理,成为一个才德兼备的年轻人。
唐史上记:唐太宗登上帝位不久,便在弘文殿内,聚集经、史、子、集四部书,有二十余万卷。又于殿旁开设一馆,就叫做弘文馆,精选天下文学之士虞世南、姚思廉、欧阳询、蔡允恭、萧德言等,各以原官兼任弘文馆学士,处于馆中,按日轮流值夜班。每日朝廷议事之余,即令众人入弘文馆,与他讲论那书中的言语、古人的行事,或商量那时的政事该如何处理,常至夜半才罢。
夫太宗尊为天子,偶有臂鹞之失,见了正直的臣子,便惭愧掩藏,像害怕一样。盖太宗本是英明之主,自知所为的非礼,故深以为歉,宁坏了所爱之物而不恤也。臂鹞是他的差处,匿于怀中,是他的明处。
魏徵解释道:“从前,舜告诫群臣,不要当面顺从我,背后又另讲一套,这不是臣下忠君的表现,而是阳奉阴违的奸佞行为。对于您的看法,为臣不敢苟同。”太宗非常赞赏魏徵的意见。
历史上有刘备三顾茅庐、恭请诸葛亮出山辅佐汉室的故事,留下流传千秋的纳贤佳话。其实,盛世明君唐太宗也有一段三请马周的故事。太宗不仅在草创基业、马上定天下时注重求贤,而且在登基称帝后,更是思得忠良以匡辅国政。他“三请马周”破格用才的故事,显示出他思贤若渴的明君本色。
太宗刚即位时,身边的亲信人物多在外任,有人密请太宗召那些人入卫,以防有变。因为玄武门兵卫中,尚有不少是昔日太子李建成的旧部。
在东西方的往来中,最初是以陆路交通为主,其后随着人类航海技术水准的提升及汉代以来丝路的开辟和发展,至唐宋之际有明显变化,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其范围东起朝鲜、日本,西至东非和地中海东岸的全部航程;其中又以濒临印度洋上的印度半岛为中界,将其全程分为二段:半岛以东为东段,中经日本海、黄海、南海和孟加拉湾;半岛以西为西段,其间经印度洋、阿拉伯海、波斯湾和红海。
太宗一方面崇尚俭德,一方面也很反对政府屯聚。
唐高祖李渊曾命祖孝孙制雅乐。而等到真正制定好这雅乐时,已经是太宗李世民当政了。
贞观八年,在南方的天空出现了长达六尺长的“扫帚星”,过了一百多天后才消失。
请人批评自己,本就不易,知错立改,更为难事。若无宽广心胸,若非从善如流,是决然办不到的!
唐朝的贞观之治,是历史上光耀显赫的伟业!他是一个治世,一个盛世,一个灿烂辉煌的民安之世!贞观之治的伟大,不仅在于他的文化发达、物产富庶,也不仅在于那一群勤奋清廉的大臣,更重要的是,他诞生了一个贤能圣明、忧国忧民的李世民!现在,就让我们透过唐太宗的故事来了解这一位历史上人人称赞的好皇帝!
有一天卢照邻问孙思邈:“名医为什么能治好疾病呢?”孙思邈说:"我听说人体必须以天地运行的规律做为参照的根本。天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和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变化,日月向前推移,寒暑相互交替,循环不息。
武则天死后,唐中宗即位。中宗是个昏庸的皇帝,而他的皇后韦氏则残暴、淫荡而又野心勃勃。韦氏希望象武则天那样登临帝位,因此她和安乐公主、武氏结成同党,共同把持朝政。公元710年,韦皇后下毒谋杀了中宗李显,并封锁消息,妄图登基效法武则天。
初唐时期的“贞观之治”,如一轮皓月,照亮了人类历史的整个夜空。她在文化、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等各个方面,都远远的超越了以往的所有时代。而唐诗的繁荣,散文的复兴以及传奇的成熟,把人类文学史推上了辉煌灿烂的顶峰。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历尽万般辛苦终于到达西天修得正果,有人说这是小说。其实在历史上真实的唐僧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冒着生命的危险,凭着一颗赤诚的心和惊人的毅力,历经死地,孤身行程二万五千余里才到达印度取得佛经。
话说虞世南去世后,唐太宗常感叹无人可以共论书艺,于是魏徵便向唐太宗推荐了一位年仅三十六岁的后起之秀,这位年轻书家即是褚遂良。
太宗和群臣经常在一起讨论各种问题,形成共识,所以贯彻的力量非常强大。“贞观四年”时,整个国家就已经进入“贞观之治”的盛世了。“贞观”一朝人才济济,名臣如云,而其中以“谏诤”闻名的就数魏徵了。
唐代历史人物: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685~762),唐代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多才多艺。神龙元年(705)中宗李显即位,恢复了唐国号,但政柄却旁落在皇后韦氏手中。中宗去世后,韦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李隆基与其姑母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少帝被迫逊位,相王李旦即位,是为睿宗。李隆基以除韦后功,被立为太子。延和元年(712)八月睿宗传位太子,退为太上皇。李隆基即位,改为先天,是为玄宗。不久太平公主又欲发动宫廷政变以废玄宗,李隆基乃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于先天二年(713)先发制人,赐太平公主死,尽诛其余党。改为开元。唐代进入了开元至天宝长达40余年政局比较稳定的鼎盛阶段。
    共有约 121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