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女辞赋家——班婕妤

山行
font print 人气: 176
【字号】    
   标签: tags:

班婕妤(公元前48年一公元2年),西汉女辞赋家,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汉族,楼烦(今山西朔县宁武)人,是楚令尹子文的后人。父亲班况生了三个儿子和她这个女儿。幼子班稚生班彪,班彪又生班固、班超和班昭。班婕妤是班昭的祖姑。

班婕妤是汉成帝的后妃,善诗赋,有美德。初为少使,立为婕妤。《汉书•外戚传》中有她的传记。在赵飞燕入宫前,汉成帝对她最为宠幸。

班婕妤在后宫中的贤德是有口皆碑的,她的文学造诣极高,尤其熟悉史事,常常能引经据典,开导汉成帝内心的积郁。班婕妤又擅长音律,常使汉成帝在丝竹声中,进入忘我的境界,她的才情,使汉成帝把她放在亦妾亦友的地位。

汉朝时期,皇帝在宫苑巡游,常乘坐一种豪华的车子,绫罗为帷幕,锦褥为坐垫,两个人在前面拖着走,称为“辇”;汉成帝为了能够时刻与班婕妤形影不离,特别命人制作了一辆较大的辇车,以便同车出游,却遭到班婕妤的拒绝,她说:“看古代留下的图画,圣贤之君,都有名臣在侧。夏、商、周三代的末主夏桀、商纣、周幽王,才有嬖幸的妃子在坐,最后竟然落到国亡毁身的境地,我如果和你同车出进,那就跟他们很相似了,能不令人凛然而惊吗?”汉成帝认为她言之成理,同辇出游的意念只好暂时作罢,王太后听到班婕妤以理制情,不与皇帝同车出游,非常欣赏,对左右亲近的人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楚庄王才即位时,喜欢打猎,疏于正业,樊姬苦苦相劝并不再吃禽兽之肉,让楚庄王感动改过自新,不多出猎,勤于政事。后来樊姬又推荐重用贤人孙叔敖为令尹宰相,楚国三年而称霸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王太后把班婕妤比作樊姬,令班婕妤在后宫的地位更加突出。班婕妤也加深在妇德、妇容、妇才、妇工等各方面的修养,希望能对汉成帝有所影响,成为一个有道的明君。可惜汉成帝不是楚庄王,自赵飞燕姐妹入宫后,声色犬马,班婕妤受到冷落。

班婕妤是一个有见识,有德操的贤淑妇女,为免今后的是是非非,她觉得不如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因而缮就一篇奏章,自请前往长信宫侍奉王太后,聪明的班婕妤把自己置于王太后的羽翼之下,就免去了赵飞燕姐妹的是非短长,汉成帝允其所请。

汉成帝在绥和二年三月,崩于未央宫。汉成帝死后,班婕妤要求到成帝陵守墓以终其生。伴着塚形碑影,班婕妤又孤独地生活了五年,便离开了人世,时年约四十余岁,后葬于延陵。

班婕妤的诗歌作品

深宫寂寂,岁月悠悠。班婕妤悯繁华之不滋,藉秋扇以自伤,作〈团扇诗〉:

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荚笏中,恩情中道绝。

班婕妤自知,自己如秋后的团扇,再也得不到汉成帝的轻怜蜜爱了。后来赵飞燕被册封为皇后,赵合德也成了昭仪,然而这一切在班婕妤看来,似乎都与她毫无关联了,心如止水,形同槁木的她,除了陪侍王太后烧香礼佛之外,长昼无俚,弄筝调笔之余,间以涂涂写写,以抒发心中的感慨,从而为文坛留下了许多诗篇。

钟嵘《诗品》评此诗说“〈团扇〉短章,辞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沈德潜《古诗源》评语中,也说它“用意微婉,音韵和平”。

班婕妤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今存作品仅〈自悼赋〉、〈捣素赋〉、〈怨歌行(亦称团扇歌)〉三篇。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富争议色彩的人物。秦始皇正面的作为,对于中国之大一统、政制的创建、中国版图的确立等,起到了关键作用。唐太宗李世民说过:“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
  • 老子是春秋时代楚国苦县曲仁里的人,姓李,名耳,字伯阳。传说他的母亲有一次看见空中大流星飞过后就怀了身孕。老子生于开天辟地之前,是天的精灵神魄,由于是上界的神灵之气出现在李家,所以老子生下後姓了凡人的李氏。
  • 中国有一句成语“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现在被用来形容女子的美貌,但其实它最早是专指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贵妃。上述成语中的“沉鱼”,指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美女西施。
  • 东方朔的父亲张夷活到二百岁时仍面若童子。东方朔出生三天后,母亲田氏死了,这时是汉景帝三年。一邻家妇女抱养了东方朔,这时东方刚刚发白,就用“东方” 作了他的姓。东方朔三岁时,对天下任何经书秘文,都过目成诵,还常常用手指着空中自言自语。有一次,养母忽然发现东方朔丢了,过了一个多月才回来,养母就打了他一顿。
  • 清明节扫墓活动,来源于寒食节。寒食节在黄历三月,清明的前一、两天。汉代以前的寒食节,禁火时间较长,约一个月,后慢慢减少,至唐宋时期已减为清明前一天。
  • 据《后汉书》记载:郑玄曾拜马融为师,马融当时已经是很有名望的大师,有学生四百多人,所以,只有高级学生能够听到他亲自讲课。郑玄和其他同学一样,只能听高级学生转述老师讲过的内容。即使这样,郑玄没有因此懈怠或偷懒,依旧勤奋研读,如此三年而不辍。
  • 岳飞对子女教育极为严格。他每天对子女们的文武功课抓得很紧,学业完成之后,岳飞还要他们拿着畚箕,扛着铁锹,到菜园里劳动。
  • 武训(1838~1896)是清代平民教育家,今冠县柳林镇武庄人。因在兄姐中排行第七,故名武七,名训则是清廷嘉奖他行乞兴学时所赐。武训7岁丧父,乞讨为生,求学不得。14岁后,多次离家当佣工,屡屡受欺侮,甚至雇主因其文盲以假账相欺,谎说3年工钱已支完。武训争辩,反被诬为“讹赖”,遭到毒打,气得口吐白沫,不食不语,病倒3日。吃尽文盲苦头,决心行乞兴学。
  • 提起“张三丰”,人们就会想到武侠小说和影视中那个仙风道骨、神功盖世的武当派宗师。尤其是金庸笔下的形象,更是令人荡气回肠。但那些描写大多都是杜撰,真实的张三丰在历史上是一位影响深远的修炼大成就者,他发扬了中华道家文化,创立了武当派道统和武功,留下了许多传唱不衰的神奇。
  • 司马光生活简朴、做人正直清廉,自谓:“平生未有不可对人言之事。”所以他对儿子司马康也是特别注重教导他要廉洁、俭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