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36计(三十一)

王维洛博士
font print 人气: 29
【字号】    
   标签: tags: , ,

侯马二人 意见纷歧

侯学煜为一介书生,不谙官场技巧。但马世骏则任所长多年,在科协许多分会担任负责人职务,通晓官场奥妙。针对生态环境专业组,关于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初步结论是弊大于利,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在专业组长会议上,已有所了解。并且通过论证领导小组对马世骏的工作,致使马世骏的立场出现变化。

马世骏知道,把“弊大于利”的结论交上去,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肯定不会接受,作为组长,也就等于没有完成上级所交代的任务。但要得出领导所希望的“利大于弊”,参加论证的多数专家皆不会同意,与自己的良心也过不去。因而马世骏提议,在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弊大于利的结论后面,补上一句,即:许多弊病是可以通过人为措施加以限制的。

对于结论的这后半句话,“许多弊病是可以通过人为措施加以限制”,侯学煜坚决不同意。侯学煜认为:

第一,在三峡工程论证中,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损失并非强调得太多了,而是基本上没考虑。三峡工程论证,只是就工程论工程,很少考虑水坝可能给人民带来的祸害和灾难,更谈不上考虑三峡工程对库区,以及对整个长江流域的影响。

第二,提出的一些对策不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所以不能说许多弊病是可以通过人为的措施加以限制。为此,侯学煜和马世骏发生了激烈争论,尔后此争论发展到不仅涉及提出的补救措施是否有效,更涉及知识分子的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

马世骏认为侯学煜不灵活,不能变通,马世骏甚至认同钱理群的观点,认为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一个人可以说假话,只要这个假话不会伤害第三者;侯学煜则坚持认为,许多对相关问题真正有研究、有见识的同志,应该参加而没能参加,而当初参与三峡论证,便是为了表示论证中有持不同意见的人加入。

因此专事研究生态问题的侯学煜认为,既然参加了,有看法就得表达出来,得对国家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侯学煜说:

“一个人可以说错话,但不可以说假话。我讲的是真心话,对不对自有公论,也有待历史实践的检验。”

最后生态环境组上报的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问题的结论是: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弊大于利,但是许多弊病是可以通过人为的措施加以限制。侯学煜不同意这个结论,因此拒绝在论证报告上签字。

侯马相争 方子云出线

马世骏怎么也没有想到,即使在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问题的结论上,做了一个违心的让步,但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领导小组,对此结论仍旧不满意,因为他们早已在总报告中,作出了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是“利大于弊”的结论。而组长马世骏和顾问侯学煜的争吵,让副组长方子云得利。

在马世骏和侯学煜僵持不下的情况下,方子云分别于一九八八年和一九八九年,代表生态环境组,向论证领导小组与大会作汇报。

一九九一年九月初,方子云出任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生态环境二组组长,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重新编写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报告,得出了让论证领导小组、和国务院领导人都满意的结果: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是“利大于弊”,此结论通过了国务院环保局的审查;此时,马世骏和侯学煜都已去世。马世骏于一九九一年上半年,死于一场至今尚未破案的车祸之中;侯学煜也于一九九一年上半年,死于北京解放军总医院。

一九九二年,方子云出版三峡工程系列丛书中《生态环境》一书,吹嘘三峡工程所谓“正面生态环境效应”,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三峡水库的形成,可使重庆夏季最高气温减低摄氏四度,气候趋于冬暖夏凉。这就是后来中国媒体所宣传的三峡工程的空调效果;然而事实上,二○○三年三峡水库形成,二○○六年夏,重庆出现历史最高温。然方子云是于一九九二年,被中共国务院授予有特殊贡献的专家,年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反间计中的间可以有五种,敌间(敌方派遣的间谍)、乡间(利用敌国人为间谍)、内间(收买敌国官吏为间谍)、死间(向敌方传递假报的间谍),以及生间(到敌方侦探的间谍)。

方子云乃反间计中的间,是为名利而被三峡工程主上派所收买的间,既在马世骏和侯学煜主持的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是“弊大于利”的论证报告上签字,又在其所主持的“利大于弊”论证结果上签字,方子云之人品、道德、学术水准可见一斑。

博大出版社授权(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世人关心这样一个问题:三峡工程是否成为第二个黄河三门峡工程?笔者以为,上天给黄河三门峡工程的判决是:立斩;而对三峡工程的判决是:凌迟。
  • 第一个对三十六计进行系统科学研究的,不是中国人,而是瑞士人,藉由其书,使三十六计走出了中国,进入世界。中共决策者机关用尽一九八六年,中共中央与国务院,决定对长江三峡工程进行工程可行性论证。
  • 三峡工程36计
    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九六九年十月),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和水利部,向毛泽东提出修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议。毛泽东本来是竭力支持以建设大坝和水库来治理中国河流的想法,但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的失败,使毛泽东火冒三丈,以致对大坝工程的热情骤然大减,便以战备为由,拒绝修建三峡工程的建议。
  • 三峡工程36计
    当水库发挥防洪效益,蓄水至海拔一百七十三米时,许多没有被计算为三峡工程移民、没有搬迁的居民该怎么办?长江水利委员会认为,这些居民可以跑到更高的山坡上去,即所谓的“跑洪”,等洪水过后,再回到被洪水淹没过的家中。
  • 三峡工程36计
    “苦肉计”,为兵法三十六计之第三十四计,败战计其中之一。原文为:“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 推迟蓄水,就会影响发电,也会影响对下游流量的补给。这个方法在目标不改的情况下,无法接受。剩下的只有工程整治一条措施,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钱便往下投就是了,淤多少,挖多少,反正这笔钱,不会算到三峡工程的投资上去。
  • 一九八四年,李鹏担任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三峡工程筹备领导小组组长,把实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领导人“高峡出平湖”的梦想,作为历史赋予的重任。
  • 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三峡工程做了三个不同蓄水方案比较,海拔二百米、海拔一百九十五米和海拔一百九十米。比较的结果是:一百九十五米方案的防洪和发电效益都不能满足要求,而经济效益也不如二百米方案。一百九十米方案则比一百九十五米方案还要差。
  • “三峡水库在坝址处的蓄水位多高,三峡水库库尾处的水位也多高”这个理论,完全是“无中生有”,既没有先人的经验证明,也没有现代科学理论的支持。
  • 三峡水库长六百余公里,水力坡降平均值不可能为零,所以,三峡水库库尾处重庆的水位,就必然要比三峡大坝处的水位高,两处的水位绝不可能是像李鹏所说的那样是一般高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