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好诗共欣赏─陶渊明、杜甫、李商隐三家诗讲录

清 石涛《陶渊明诗意图册》第十二帧图局部。(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380
【字号】    

陶渊明这个作者,他的作品里边有非常深微、幽隐的含意,曾使得千百年后的多少诗人都为他而感动。现在大家都认为陶渊明是田园诗人、隐逸诗人,可是你知道吗?南宋的英雄豪杰、爱国词人辛弃疾在他的很多词里都写到陶渊明。在一首〈水龙吟〉里他说:“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我现在年岁老大了,才真正体会和了解了陶渊明,我像是在梦中真的看见了他。

上一次我提到钟嵘《诗品‧序》“嘉会寄诗以亲”的时候曾经说,遇到真正能够倾心的友人,这也是人世间使人感动的一件事。我举了杜甫送给李白的诗做例子。杜甫说:“乞归优诏许,遇我夙心亲。”(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我跟他一见面就这样亲近,好像这感情早已在我的内心存在。这就如同《红楼梦》里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时所说的那句话:“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他觉得,自己内心深处与生命结合已久的东西和对方有了一种暗合。

杜甫对李白那斗酒百篇的风格极为倾倒,为李白写了不少诗。他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杜甫〈春日忆李白〉);又说,“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杜甫〈不见〉),热烈地赞美李白的才气,深深地同情李白的遭遇。

杜甫和李白是同时代的人,所以有机会相见;而陶渊明和辛弃疾一个生在东晋,一个生在南宋,见面是不可能的。可是辛弃疾说了:“我虽然不能和他当面相逢,但在梦中见到了他。”你们看,这是多么深切的感情!在前面所举的辛弃疾的这一首词中,他又曾说过:“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他说,当我读陶诗的时候,我相信这位老先生从来就不曾死去,因为他的诗到现在还能够给我如此鲜明和强烈的感动,使我感觉到他那凛然的、强大的生命力量。

我过去常常引杜甫赞美宋玉的一句诗“摇落深知宋玉悲”(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二)。悲秋是中国诗的传统,那些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的才志之士,他们看到秋天草木零落,就引起了对自己生命落空的悲哀。因此杜甫在千载之后能够深深地懂得宋玉的悲哀,并且“怅望千秋一洒泪”,感叹自己与宋玉“萧条异代不同时”。足可见到中国古典诗歌中强大的感发生命的力量。

我曾经讲到诗人的条件,第一是能感之,第二是能写之。如果你心里虽然很感动,但不能写出诗来;或者虽然写出诗来,却不能传达你的感动,那你就失败了。有一位朋友和我谈到,他非常喜欢诗,也有写诗的感动,却没有写诗的训练。这的确是一件可遗憾的事情。我在加拿大教书,我的班上有一些从香港来到加拿大的中国血统的学生。有的很有天才,对于诗歌艺术的理解能力很强。我对他们说:“你们有这么好的感受能力,应该写点东西。”他们说:“老师,不成。我们半途来到西方英语国家,所以我们用英语表达的能力不够;我们从小就离开了自己的故乡,所以我们用中文表达的能力也不够。”像这样的学生,在我加拿大的班上不只一个。他们有文学艺术的天才却没有用一种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这真是人间最大的遗憾。(本文仅限网站刊登)

──节录自《好诗共欣赏─陶渊明、杜甫、李商隐三家诗讲录(三版)》/三民书局

《好诗共欣赏─陶渊明、杜甫、李商隐三家诗讲录(三版)》书封/三民书局提供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最后接出这句话,而这一个长句不是李后主自由选择的,是这个词的调子,这个音乐,到了这里就该是这么长的句子。长句的节奏跟感情配合得非常好,由花到人,这么短暂、美好的生命就消逝了。
  • 不知谁说的,大学是人生的黄金时代,但到了大三,已是夕阳无限好了。因为过了这个暑假,到了明年骊歌唱罢,出得校门,就前途未卜了。
  • 狗,多可爱的小动物,我多么希望有这么一个寸步不离的好朋友。可是现在我还不知道它在哪儿。也许它还未来到人世,也许它已经出生了。
  • 父亲在那短短的两年中,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是种下了怎样深切的师情,以至于到了半世纪后的今天,许多世事都流水般的过去了,无痕迹了,一个乡下老师的两年的感情却是这样恒久,没有被年月冲掉。
  • 每回我家母猫生小猫时,我妈妈总用一个深深的大木桶,拿旧衣服垫得软软的,放在她自己床边,让母猫带着小猫睡在里面,不受一点打扰。
  • 在元燕南芝菴两百多年后的明世宗嘉靖年间,江南出了一位戏曲大师魏良辅。而历来对于魏良辅和他创发的“水磨调”,除了“昆山腔”是否他创立之外,尚有三个疑点:其一,魏良辅的籍贯到底是豫章、太仓,还是昆山?其二,魏良辅到底是官至山东左布政使的显官,还是兼能医的曲家?其三,魏良辅创发“水磨调”是凭一人之力还是兼取众长?
  • 暗律是潜在字里行间的一种默契,藉以沟通作者和读者的感受。不管散文、韵文,不管是诗是词,暗律可以说无所不用。它是因人而异的艺术创造的奥秘,每个作家按照自己的造诣与颖悟来探索这一层奥秘。有的人成就高、有的人成就低。
  • 老家在偏僻的山脚边,不是五光十彩的都市,而是天造地设一色绿的山野。小女儿刚回来,第一个最攫引她的便是东边的山,尤其是那高出一切的南北太母,只要是空旷无遮蔽的地方,一定东顾看山。
  • 老话讲“妖不胜德”,在《西游记》中,作者对一些小妖出场的描述也很真实生动且耐人思量。
  • 不一时,将出酒肴,无非鱼肉之类。二人对酌。朱恩问道:“大哥有几位令郎?”施复答道:“只有一个,刚才二岁,不知贤弟有几个?”朱恩道:“止有一个女儿,也才二岁。”便教浑家抱出来,与施复观看。朱恩又道:“大哥,我与你兄弟之间,再结个儿女亲家何如?”施复道:“如此最好,但恐家寒攀陪不起。”朱恩道:“大哥何出此言!”两下联了姻事,愈加亲热。杯来盏去,直饮至更余方止。
评论